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社評說,中國國務院上周末宣布十項刺激經濟的措施,共計投入4萬億人民幣(約8772億新元),立即在中國國內以及亞太股市獲得積極反應。除了中資股之外,依賴中國市場的一些外國企業,其股價都明顯上升,例如生產重型機械的日本企業以及澳大利亞的礦產企業等。而從全球反應來看,歐美國家都予以贊賞,投資者也頗為興奮。
除了財政撥款之外,中國政府還決定調整貨幣政策。為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從緊”、“穩健”的貨幣政策,改為“適度寬鬆”,商業銀行的信貸上限被取消。自9月以來,中國已連續三次降息,市場人士估計近期還有再次降息的可能。
社評說,此次公布的4萬億人民幣救市資金,將在未來兩年內投入,投資對象涉及十大領域,包括醫療、廉價住房、鐵路、公路和機場等基礎設施,另外還有環保項目、科技創新、文教設施等。資金數目之龐大,為歷史所僅見。
由於具體詳情還沒有公布,外界對有關細節還不是很清楚,甚至還有疑問。但無論如何,這筆錢是真金白銀,是其他大國所無力做到的。而且,與布什政府不久前宣布的7000億美元救市資金相比,中國的救市方案更是有本質的不同,那就是中國用自己的錢、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促進經濟轉型,使外向型經濟向內向型經濟進行戰略大轉移。
社評表示,這個戰略轉移的必要性在金融危機之前就已經出現,只是金融危機使這一戰略顯得更加迫切。由於出口市場萎縮,中國沿海省份以出口產品制造和加工為主的大小企業,日子越來越難過,一些工廠紛紛倒閉,失業人數在不斷增加。這就非常清楚地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再也不能過於依賴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其發展目標再也不能滿足於充當“世界工廠”的角色。
從此次刺激經濟的配套所涉及的領域看,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的建設占主導地位,就目前看是要通過政府投資的方式,確保經濟繼續以較快速度發展;但從長遠看,這些建設項目都是持續和均衡發展所不可少的硬件設施。可以說,中國在過去二十多年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資本,終於在必要時用到了適當的地方。重要的是,這些資金都投到了實體經濟中,雖然不能指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以後的回報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還將惠及未來,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社評指,20國集團本周末將在華盛頓舉行峰會,討論國際金融體制的改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出席會議。在全球經濟一片愁雲慘霧的形勢下,北京出台的救市方案自然就顯得不同凡響。中國也許認為有必要讓世界再次看到,它不僅具備自救的能力,而且其穩定與發展就是對世界經濟的實質性貢獻。因此,在未來的國際經濟秩序中,中國有理由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當然,在努力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過程中,中國必定會遇到很多複雜而艱巨的困難。這幾年來,中國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率,即便如此,失業人數還是很龐大。因此,當未來一、二年的增長率降低幾個百分點時,就業壓力的嚴峻程度就可想而知。除此之外,由於醫療、就學和住房“三座大山”的阻礙,中國目前的消費信心還不是充足,雖然個人儲蓄相當龐大,但若要把它變成驅動經濟增長的另一種動力,還需要采取更多步驟。
社評最後說,中國經濟的轉型無疑會使尚未開發的市場潛能發揮出來,這對新加坡是有利的,因為其中蘊藏著很多商機。因此,中國此次宣布的刺激經濟的措施乃至後續政策,值得密切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