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失業浪潮湧現 更要加強信心”的社評表示,昨日公布的第三季數據,顯示本港經濟增長繼續硬著陸,反映了內需外需俱弱的夾擊效應,也確認了經濟上升周期的完結。除滑落勢頭之急須予關注外,要面對的結構性挑戰更令人擔心。
社評說,今年來本港GDP同比增幅逐季急瀉,首季為百分之七點三,次季降逾四成至百分之四點二,第三季再大降六成至百分之一點七。增長大降有內外雙重原因,國際環境在金融風暴下日趨惡化,打擊本港旅遊及出口,貨物出口增幅由次季百分之四點四大跌至第三季的百分之一點四。內需中消費尤弱,只增長百分之零點二,但投資仍有百分之三增長,算是不錯。由於本港經濟正快速冷卻,末季或真會出現同比負增長,尤其是九、十月的金融風暴大爆發,影響在日後將更多浮現。出口進一步放緩幾成定局,消費在失業率回升,工資凍結趨多,和樓市股市大幅調整的壓力下,表現必將日差。這將令投資意欲大降,當現有項目逐步完成後,投資增幅自會下降。展望明年情況料將更差,IMF的百分之二增長預測或偏於樂觀。
社評指出,香港經濟既確認進入下降期,墜落深度及時間長度將成關注焦點。嚴峻形勢令人不宜妄想有V型反彈,只能希望有底部較淺較短的U型軌跡。但對形勢的險惡須有充分估計:在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下,國際環境日劣,歐美看來至少要三至五年才能復蘇,但更重要者是本港面對的特殊結構性因素,而這些還是九七風暴時所無者,包括:(一)香港的金融、航運物流及商貿服務等支柱產業,受風暴衝擊最甚,料將出現顯著收縮和深度的結構調整。(二)內地港商尤其在珠三角者,正面臨大規模的倒閉潮,將間接影響本港在內地的居民收入及就業,及對內地開放的中介服務。(三)兩岸啟動“三通”後,對香港中介業務的負面影響逐步浮現。因此,這次香港要面對的,可能是比世紀初更艱難的經濟走勢,U型底部深長,甚至會變成L型。因此,全港上下必須要有抗禦經濟長期低迷的心理準備及實質部署。港府尤須充分估計形勢的惡化程度,並推出有力應對方案。協助中小企借貸及啟動七百億元緊急投資,只能是全面方案中的部分,還須有更多的支援產業升級與重組措施。對內地港商也不能只是向中央、地方反映情況及要求協助,還須制訂具體有效的支援計劃,以助其轉型或遷移。更要協助結構調整中受影響的本港企業作有序關停,及關顧被裁員工的再就業。
社評認為,前日港深在加強協作會商時,深圳市長許宗衡指出,深圳有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任務,其言寓意深遠,值得港人深思反省。深圳三十年來高速發展而致有今日的輝煌成就,主要是得到香港的扶持帶動,包括港商的投資、港人的消費及港府的各種政策配合,可說是香港經濟“大阿哥”培育了深圳經濟“小弟弟”。在風暴下“大阿哥”本應多照顧“小弟弟”以助其減少衝擊,但現在竟要“小弟弟”肩負重任來保“大阿哥”。對此,香港除要感激深圳的厚意外,也應振起奮戰力抗風暴,重現一下“大阿哥”的威風,更不要給“小弟弟”百上加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