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0日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於上周在巴西出席國際結算銀行會議時表示,不排除讓人民幣貶值,以扶持大陸出口企業,並確保經濟成長。這是大陸財經高層首度提出“貶值救出口”的政策選項。由於大陸去年對外貿易總額已高達2.17兆美元,僅次於美國與德國高居世界第三,而出口更高達1.22兆美元,超過美國僅次於德國,高居世界第二,故人民幣的升貶,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經濟日報今天社論說,儘管周小川表明目前還不到調整匯率政策階段,但市場反應相當激烈,尤以亞洲貨幣為然;一周來印尼幣與韓元已貶8%以上,星元及俄羅斯盧布貶2%以上,新台幣貶1.2%,甚至澳紐幣貶3%以上,歐元也貶1%。該等貨幣的貶值,雖受景氣下滑影響,但人民幣升值轉為貶值的訊息,卻加深各國貨幣貶值的壓力。因此,一旦人民幣真的貶值,至少在亞洲有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的可能;這在全球即將陷入1930年代以來最慘的經濟衰退,更是雪上加霜。因而人民幣是否急於要貶值,有深入探討的必要。
回顧1997-98年亞洲發生金融風暴,亞洲各國貨幣大幅貶值,當時,市場即盛傳人民幣即將貶值;不過實際上大陸挺住未讓人民幣貶值,避免了一場亞洲貨幣競相貶值的惡性循環,未讓金融風暴更形惡化。市場認為這是大陸崛起,對國際所做出的首項貢獻。
由於人民幣挺住而未貶值,導致大陸1998-99年平均每年出口增加率,自前兩年平均增加11.2%,降為3.3%,經濟成長率同時期也自9.6%降為7.7%,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不過自2000年開始,其中雖有2001年全球經濟不景氣、2005年人民幣匯率改制並開始升值,但自2000至2007年的八年間,大陸出口平均每年增加率躍升到26%;同時期每年經濟成長率,也大幅提升到9.98%。顯然,大陸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人民幣沒有貶值,而在內部作了不少調整與改革,使2000年後獲得健康且更快速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市場的開放,使進口大幅增加,2002-05年四年間進口平均每年增加28.8%,是全球進口增加率的兩倍以上,對全球市場的開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大陸自東協各國的入超,自2001年的48億美元,至2005年躍升到200億美元;自韓國的入超,同時期自109億美元,增至417億美元,短短四年間入超擴增三倍;對台灣的入超,也自223億美元,增至582億美元。該等國家對大陸出超迅速擴大,有利其早日脫離亞洲金融風暴陰霾,加速經濟成長。此使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所倡議的和平發展,不再是宣傳口號,而在國際貿易上真正落實,對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而今,大陸10月進出口及工業生產增加率迅速減緩,震驚了大陸高層。其中尤其進口及工業生產增加率與上半年增加率比較,幾腰斬,認為是內需不振;而對美出口增加率與去年同期比較,大幅下滑了六成,認為是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的影響,而有人民幣轉為貶值之議。但大陸當局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連續推出打壓加工出口又急又猛的各項措施,如降低出口退稅、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及凍結融資等,才是對今年進出口及工業生產增加率下滑,以及內需不振的致命傷,人民幣升值不過是幫凶而已。
若以貨幣貶值刺激出口,以韓國為例,韓國新政府於今夏上任以後,大力採取弱勢韓元政策,盼能刺激出口。在韓元貶值的情況下,隨著金融海嘯的蔓延,外資更大賣韓國股票,將資金大量匯回母公司,加深韓元跌勢,10月以來韓元已較年初大貶40%以上。結果,不僅10月韓國出口增加率同樣較上半年腰斬,而且韓國自過去多年的出超,自今年以來轉為入超,第三季入超更為擴大,進口成本上升,不利於國內物價的穩定,也不利於出口。而且根據各國經濟發展經驗,沒有國家靠貨幣貶值,使經濟能壯大起來的。
社論認為,在全球經濟進入衰退之際,如人民幣轉向貶值,將掀起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的惡性循環,加深全球經濟衰退惡化的程度,則大陸將是此波經濟衰退,美國之外的另一個罪魁禍首。不過,日前大陸當局通過人民幣4兆元的擴大內需計畫,不僅可維持其經濟的高度成長,更將增加進口,對衰退中的全球經濟作出另一貢獻;而促進出口其內部調整尚有廣大空間,此時人民幣貶值將是損人不利己,絕非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