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中鐵十八局和中鐵隧道集團的工程技術人員在蘭渝(蘭州至重慶)鐵路西秦嶺隧道施工現場聯合作業。 新華社 |
人均仍屬發展中國家
但是如果把上述指標換算成人均,中國在任何一方面都還逃脫不了發展中國家的范圍。也就是說,改革開放帶來的財富並沒有惠及每一位國民。而且改革的受益者和一般民眾之間的差距還在迅速擴大之中。
改革中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投資與消費、內需與外需的不均衡;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工業,服務業發展滯後;大量耕地轉做工業用地,農業基礎弱化。
投資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同樣令過剩投資、重復投資的問題日益嚴重,導致資源和能源的浪費。特別是以工業為主導的投資模式雖然一方面幫助中國崛起為“世界工廠”,另一方面也令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長,並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從中長期來看,這些問題可能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要因。
至於吸引外資,問題也日益顯現:外資結構中工業所佔比例過重;外資過於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比例偏低,地區發展差距日益擴大;一些地方在引進外資時缺乏選擇,造成地區之間的惡性競爭,違反規定濫用國家優惠政策。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已經出台相應措施強化對於外資的監管和選擇。對外開放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未來仍在繼續,但是對外資給予無條件優惠政策的時代已經結束。
探索新的增長模式
中國經濟要想持續增長,人民幣的升值恐怕將不可避免。從出口主導向內需主導的模式轉變已經成為經濟增長面臨的重要課題。事實上發端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導致的歐美經濟減速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口增長的停滯,這使得擴大內需的重要性再次凸顯出來。
在展望中國未來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調和經濟發展與收入差距、能源環境問題。如果應對失當,這些問題都可能成為中國維持經濟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因此中國出台了一係列政策以求縮小收入差距,通過擴大農業規模經營增加農民收入以擴大內需,以及確保糧食安全。
國際社會現在已經不滿足於中國只扮演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角色,而是希望它能負起一個經濟大國應負的責任。在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面前,歐美各國對於作為世界經濟新引擎的中國給予了最高期望。
中國今天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已經與30年前完全不同,需要處理的問題也是堆積如山。對於新的經濟增長模式的探索也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