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與世界媒體上有關世界霸權興衰、中國成爲新中心之類的高談闊論相比,中國的態度相對要謹慎、低調得多。胡錦濤在APEC峰會上表示:“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無論是規模還是複雜性,都是世所罕見的。”但胡錦濤又講道:“中國將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加强合作,努力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一般認爲,胡錦濤的講話傳遞了中國既要有作爲又須謹慎的信息。而前中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也稱,“中國無法英雄救‘美’”,中國不會而且也沒有能力充當拯救世界的英雄,中國不想充當世界領導,只想與其他國家一道共同承擔責任。
其實,北京已在G20峰會之前,已經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如公布兩年4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安排、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整爲“積極”和“適度寬鬆”等等。據美國《世界日報》分析,中國經濟尚未到危急時刻,這些重要决定,本來可以在每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作出决斷後公布,但全部在峰會前密集釋放,其表態意義,十分明顯。中共領導層的核心主張,還是四個字,叫“韜光養晦”。中國不把這次全球可能的經濟衰退,視爲走上大國强國的臺階,不認爲多極世界已成形。這也意味著,不會去謀求提高自己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體系中的最大話語權,不會以外匯儲備換取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席位,而是站在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位,表現作爲新興大國的負責任和穩健。
而在不久前亞歐會議發表的主旨講話中,胡錦濤已經表示,雖然中國願意提供幫助,但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所能够發揮的作用是有限的。他說,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繫日益密切,中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本身就是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爲此,我們首先要把國內的事情辦好。
事實上,中國的態度,可謂是相當清醒而成熟。雖然有外媒因此失望宣稱“不要指望中國救世界”,但更多媒體對中國的表態心悅誠服。《歐洲時報》發表評論認爲,中國領導人承諾和强調“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在可以預見的全球性衰退的情况下,沒有充分的自信難以定出這樣的目標。其實,最近世界媒體上有關中國面臨的困難的報道不少,顯然他們已經體諒了中國的難處。24日出版的德國《明鏡》周刊稱,中國10月份工業生産突然放慢到8.1%,而2007年平均增長高達17.5%。放慢速度如此之快,而且這才僅僅是個開始,最糟糕的還在後面。法國《世界報》則報道了中國近期發生的一系列社會事件,幷得出結論稱“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比預期的要强烈許多,可能會加劇社會緊張”。
一般認爲,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中國發展30年來的辛苦積累。作爲新興的經濟體之一,外匯儲備還將是中國未來對外經濟發展的重要依靠,對今後金融市場的穩定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站在中國的立場,“量力而行”就是中國對世界金融體系的最大貢獻,體現了中國領導人成熟而穩健的風格。而在G20峰會上,胡錦濤已經呼籲對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進行“全面”改革,但同時也强調改革的“漸進性”和“實效性”。可見,中國對改革的態度既積極又務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