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在28日舉行的劉少奇誕辰110周年紀念會上,寧鄉劉少奇紀念館副館長譚利平教授向大公報記者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劉少奇在1961年國家處於最困難的時候,曾回家鄉進行了40天的調研,最終促成了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解散。
據了解,劉少奇是家中的幼子,童年喪父,他的成長與兄長的呵護和支持密不可分;另外,啟蒙老師朱贊廷對劉少奇也是細心栽培。1961年5月劉少奇回鄉時,曾與夫人王光美一道,專門去拜訪了朱贊廷的遺孀朱王阿婆,祝那位當時已年逾古稀的老人健康長壽。
建國以後,劉少奇就這麼一次回到故鄉,但一住就是40天。時年62歲的他是由廣州北上回鄉調研的。當時正是國家最困難的時候,尤其是農村正面臨著一系列嚴峻考驗:人民公社、供給制、公共食堂,問題成堆,災難成坨。
那次回湘,劉少奇輕車簡從。他對當時的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書記李瑞山說,這次來蹲點搞調研,先秘密、後公開,先個別找人談話、後開小型座談會,深入民間、深入實際,既是私訪、又是公訪。他又說:“這次到鄉下去,不住招待所,采取過去蘇區的辦法,直接到老鄉家,睡門板,舖禾草,不擾民。想住就住,想走就走。”
在花明樓東湖塘的一個養豬場,劉少奇沒有驚動任何人就住了下來。他讓工作人員在飼料房架床,可大家卻找不到舖草。魚米之鄉當時竟無稻草!劉少奇不由長歎一聲。之後,他直接找農民談話。當看到面黃肌瘦的孩子們在挖野菜時,他想起三年前《寧鄉快訊》上發表的一條消息:寧鄉放個大衛星,畝產65000斤稻谷。劉少奇自言自語地說,“說假話是害死人的,什麼畝產65000斤稻谷?”
次日上午,劉少奇找來鄉親成敬常、黃瑞生。他幾乎認不出這兩位八年前曾進京見過他的鄉鄰了——他們已經因饑餓浮腫得不像人樣。此時,劉少奇喉嚨里有些哽噎,拉著二人的手說:“成二爺,黃八佬倌……”他說不下去了。片刻之後,他再問:“成二爺,農民沒得飯吃,是嗎?”兩位老人聽到此處,哽咽著不願回答。
一個叫王升平的村民如實回答主席:“農村食堂不好!再辦下去要死絕人的!柘木沖食堂剛辦時,有120人,如今不到80人,已經死了十多個,跑了十幾個,還有幾個得水腫病住了醫院,只怕有命插田無命過年。全隊如今還有一只母雞,報曉的公雞都絕種了。”自己的兄弟少白也責怪說:“老弟呀!你在中央做事,要給人家飯吃啊!”此時,劉少奇聲音哽咽:“新中國成立了,為什麼農民比過去更苦?”
經過數天的調研,劉少奇深刻了解到家鄉農民深重的苦難。之後,他沒有驚動任何親友,又去毛澤東家鄉湘潭的韶山作了調研,結果在那里幾個村看到的情況和寧鄉也一樣,老百姓普遍困難得都揭不開鍋了。
劉少奇憂心如焚,返回長沙後,立即向已到達長沙的毛澤東作了詳細匯報,使得毛澤東最後下決心解散了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