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日電/23歲的部隊駕駛員李輝每次出車都會利用休息的間隙抓緊時間看會兒書,用他的話說這叫“趕上信息時代的步伐”。
“我家在農村,初中畢業就來當兵,感覺壓力很大。”李輝說。他的吉普車上現在放著這樣兩本書:《軍事法學》和《國防建設概論》。
新華社報道,李輝現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雲南省蒙自軍分區的現役軍人,入伍已6年。在過去幾年中,他接受了函授中專教育,如今正在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大專學歷的自學考試,專業是行政管理。
“已經通過了八門課程的考試,還要考四門。”他說。
在蒙自軍分區共有大約150多名戰士和幹部參加了自考。此外,官兵們還通過接受函授教育和報考軍事院校等形式來提升自己的學識水準。今年,蒙自軍分區就有6個考上了軍事院校攻讀本科。
軍分區政治部新聞幹事嚴浩上個月末剛剛參加了他專升本後最後兩門課程《軍人倫理學》和《經濟法》的自學考試。
“感覺考得一般,平時學習的時間還是不夠多。”他說,“對我們來說,參加自考、提升學歷固然有提幹的因素在裏面,但對個人來說,主要目的還是想提高學歷層次,增加知識面,開闊視野。比如通過《外軍管理》課程,我們就可以學習美國等國家在軍隊管理方面的一些有益經驗。”
“即便以後轉業或退伍,高學歷也肯定會有幫助的。”
《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指出,依據國家總體規劃,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實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在2010年前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前後有一個較大的發展,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
雲南省軍區邊防某團二連就成立了一支信息化小分隊,這支隊伍不但要求戰士們有過硬的軍事素質,還要求他們具備熟練的電腦操作技能和信息化知識,必須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家都以能成為其中一員而驕傲。
“這也是我們比父輩軍人們強的地方。我們可能沒有他們在戰爭年代吃的苦多,也欠缺他們的實戰經驗,但我們能夠打未來的信息化戰爭。”25歲的二級士官宮國東說。
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高素質的軍人隊伍必不可少。為此,中國國防部自今年起提升了徵兵的學歷門檻和文化程度門檻。
過去數十年間,高中以上城鎮待業青年和初中以上農村青年,是兵員徵集的主要對象。而10月20日國防部徵兵辦發佈的消息稱,2008年徵兵對象有重大調整,主體開始轉向各級各類院校應屆畢業生。全國徵兵工作已從11月1日起全面展開。
在廣西中越邊境的友誼關口岸西側,有一座海拔596米的金雞山,山頂有一尊著名的“卡膛大炮”。這尊大炮是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以後,清政府從德國克虜伯兵工廠進口的。它由純鋼鑄造,造於1890年,炮身長4.2米,高2.5米,射程近20公里,清軍用了9個月才從山下運上來,但是第一發炮彈就卡在炮膛裏,成了一堆廢鐵。
在金雞山駐守的邊防某團八連指導員餘守勇說,炮彈卡膛之謎存在諸多猜測,其中一種說法是:該大炮生產時就已設定使用壽命,第一發炮彈口徑最小,最後一發口徑最大,炮彈應按編號順序發射,但清軍誤把最後一發炮彈作為第一發炮彈發射而卡膛。
“每年新兵報到的時候,老兵們都會帶他們到這裡來講述‘卡膛大炮’的故事,它告訴我們:金錢買不了高科技。”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