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林瑞麟:兩岸三通對香港長遠有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08 00:34:04  


 
  編列經費支持港台民間交流

  劉迺強:對客流、物流、經貿等方面是如此,那麼在其他方面,比如港台之間的合作、學術交流等等,是不是也有一些規劃?

  林瑞麟:香港與台灣在過去幾十年已經很自然地建立了人員往來關係,在很多方面都有交流合作。特區政府也有意積極推動,所以從2008至2009財政年度,我們嘗試再向前推進,在財政預算中預留了一筆資金,對民間團體如青年團體、學術機構舉辦兩岸四地間的交流活動,給予一定的資助。

  我們在兩岸四地交流方面的態度是很開放的,不論是在香港舉辦學術、經貿研討會,還是兩岸專業人士、青年團體的交流活動等,我們都是支持的。當然,萬事開頭難,之後自然會點滴成河。我們在直接資助民間團體交流、資助研討會方面才做了半年,以我們的經驗,得到的反饋良好,很受香港一些民間團體的歡迎。在下一個財政年度,我們要看有沒有進一步的資源繼續投放到這方面。我覺得,特區政府要給社會一個信息,就是與台灣交流、建立關係,是有建設性、有意義的,也希望民間能積極參與。

  信心由實踐強化今生或許能看到台灣問題解決

  劉迺強: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未來,你有甚麼看法?

  林瑞麟:歷史是不斷發展的,80年代確定香港回歸的時候,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大問題。當時雖然已經確定要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且在制訂《基本法》,但是很多人還是充滿疑慮。始終,香港人的信心要在實踐中建立。

  從1984到1997年之間的13年,我們看到“一國兩制”逐步在香港實踐,例如香港可以繼續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設立終審法院、印刷發行跨越“九七”的紙幣,港人的信心就在這些實踐中逐步建立。“九七”之後人們逐漸認同,香港的生活方式、社會制度沒有變化,還是像以往那麼自由,還是像以往一樣信奉法治,民主也在逐步發展中得到進步。“九七”之後我們如何逐步達至普選的目標呢?如何做好作為一個自由港的經濟轉型呢?其實,香港作為一個“特區”的歷史,還是處在發展之中,2003年簽訂了CEPA,2007年底確立了普選時間表,均是重要的里程碑。

  我這些年看到很多台灣朋友,他們當中有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前景有顧慮的,對統一有擔心的,我認為這是很自然的,正如很多香港人對回歸之後能否真正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心存疑慮一樣。這種顧慮、擔心,需要逐個層次解決。

  自從2005年國共平台建立,走出重要的一步,到今天大陸海協會、台灣海基會可以在台灣簽署四項推動“三通”的協議,這是很重要的發展。自從1978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對中國內地的認識,都是從投資、從經貿關係入手,直接到內地發展加強認識,都是從實踐當中逐步建立信心的。

  作為香港人,親身經歷了香港回歸的整個過程,也觀察、體會了港人對中國內地的信心,從懷疑到初步建立,然後強化的過程。現在兩岸互動提升,我相信,越多的實質接觸,就會產生更多的互信;有更多的互信,就會有更多的合作。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也許我們這一代人還有機會看到,繼香港、澳門這兩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之後,第三個歷史遺留問題也就是台灣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林瑞麟小檔案:

  現任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他於1978年加入政府政務職系,2001年晉升局長級。歷任多個高層職位,包括:香港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副憲制事務司、交接儀式統籌處處長、律政司政務專員及新聞統籌專員,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出任政制事務局局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