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題為“追究事故責任 加強電梯監管”的社評說,機電署昨日公布大埔富善升降機急墮意外的技術調查報告,披露俗稱“啤令”的軸承部分出現嚴重生鏽而斷裂,導致升降機纜索脫離裝置墮下。升降機的關鍵部位日久失修,甚至出現嚴重生鏽而斷裂,暴露檢查維修環節存有嚴重失職行為。電梯安全,人命關天。當局有必要依法展開刑事調查,追究責任,以對所有電梯維修商產生警示和阻嚇作用。這次事故亦暴露了本港電梯監管不嚴,巡查人手不足的問題。當局須汲取教訓,增調人手,加強對全港電梯的安全監管。同時,本港城市隱患不少,當局應加快推動各項維修工程,既可創造職位,亦有助保護市民安全。
社評指出,本港電梯安全受到《升降機及自動梯(安全)條例》規管,對維修商的專業資格及安全標準有嚴格要求。然而,房委會管理的公共屋卻不受條例規管,成為監管的灰色地帶。其中一些由業主法團管理的屋,法團往往為了節省維修經費,採取價低者得及捆綁式招標,讓單一維修商承辦不同類型、特性的電梯維修工作。維修商由於要將貨就價,往往以平價零件取代原廠貨,加上不少維修人員沒有專業資格,以致影響維修質素。更嚴重的是,現時機電署只有10多名抽查人員,卻要負責巡查全港超過57,000部電梯,每年抽查率只有一成,導致不少電梯問題一直未有發現,難以有效防止飛墜事件。
社評表示,電梯維修攸關市民生命安全,不可掉以輕心。當局應從嚴把關,確保所有維修技工符合專業資格,維修零件沒有偷工減料。鑑於經濟不景,不少維修商可能裁員減省成本,導致人手不足,當局應加強對維修商的規管,保證維修質素。在現時人手不足的情況下,當局首先須集中巡察樓齡較大的屋苑,並要求維修商增加檢查次數,防患未然。當局還要派員協助業主法團處理維修事宜,調整日後招標安排,選擇有質量保證的維修商,不要貪平而忽視安全。還應看到,目前本港合資格的電梯維修技工只有約5千人,隨著新樓宇不斷落成,明顯供不應求。當局須加強有關培訓,甚至考慮引入個人註冊發牌制度,增加合資格技工供應,並提升其專業認受性。
社評又說,其實,除了電梯外,本港還有不少危險隱患。市區觸目驚心的非法招牌、大大小小的危險斜坡以及各種日漸老化的公共設施,同樣威脅著市民安全。過去,有關當局一直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未有全盤解決這些隱患。現時正是合適的時機,讓當局推動這些維修工程。一方面經濟不景,原材料價格下降,有助減輕工程成本;另一方面,當局亟待以工程來提振經濟,刺激內需。相比起大型基建項目,這些維修工程爭議較小,又不需每次到立法會爭取撥款,是當局能最快上馬的工程,加上有益民生,理應盡快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