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8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台聯黨主席黃昆輝6日共同倡議並發起召“開民間國是會議”,監督國民黨施政,對馬英九政權勢必構成一定程度挑戰,但施壓力度有多大則有待觀察與考驗。
首先,“民間國是會議”能否能吸納知識階層、政治意識不強的中產階層以及諸多民間社會力的參與,是“民間國是會議”正當性的來源。若知識份子及民間社會力反應熱烈,將對馬政府構成挑戰也可能發揮一定程度的監督力量。
反之,如果“民間國是會議”只是民進黨與台聯出於政治權力的計算,或是削弱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權力掣肘,即可能淪為在野黨另闢蹊徑的政治秀場,不同的思維與盤算決定“民間國是會議”的成敗。
其次是,馬英九本人及國民黨的態度。國民黨至少有兩種選擇,第一全盤否定“民間國是會議”的合法性與正當性;第二是,馬政府吸納在野黨的倡議、主動出擊,改由馬英九主導政府版的“國是會議”,弱化民進黨與台聯主張的“民間版國是會議”。
在野黨上周拋出民間版“國是會議”主張後,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吳敦義第一時間的回應並不正面。但馬英九後續是否會有其他主張,尚待觀察。
不可否認,國民黨執政後,在野黨的意見與聲音,沒有適當的管道宣洩。蔡英文就強調,“民間國是會議”就是議會路線與群眾路線的結合,間接而委婉道出在野聯盟得不到馬政府回應後,宣告啟動群眾運動的正當性。
徜若,馬英九順應蔡英文與黃昆輝倡議,由他本人或政府團隊主導,邀集在野黨領袖、經濟專家、知識階層及眾多民間社團組織,先把政治擺中間,朝野一起坐下來冷靜思考未來大政方針、如何面對嚴峻經濟挑戰,也是一種責任分攤。國民黨不同的思維與角度看待“民間國是會議”,也會有不同的答案與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