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這樣發年終獎,如何教人共體時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0 11:59:39  


  中評社台北12月10日電/聯合報今天社論說,全球不景氣寒流正在擴大,當許多民間企業被迫裁員、關廠,連台積電及台塑旗下電子廠都放起“無薪假”,一些虧損的公營事業如中油、台電等卻傳出仍將發放四個多月的年終獎金,政府真發得出手嗎?

  社論說,公營事業年終獎金遭到議論,這已不是第一回;但不論是民進黨或國民黨主政,都無意從制度面作根本解決,只是虛應故事。今年經濟形勢空前險峻,關廠潮席捲,失業率即將破五,政府忙著祭出各項搶救經濟的方案;此時,不少公營事業卻傳出仍將領取四點六個月的年終獎金,愈發凸顯此一制度的不合理。而健保連年虧損,健保局仍堅持將發三點八個月年終獎金,更令人側目。

  對於外界的質疑,相關首長和公營事業負責人的答覆均不外:“一切依規定辦理。”但問題就在:相關規定合理嗎?現行公營事業年終獎金包含兩部分:一是考核獎金,根據員工年度表現核發,考績甲等為兩個月;一是績效獎金,視企業當年營運績效而定,最高可得二點六個月。表面上,兩者均需視實際表現而定,實質上,考核獎金形同固定保障;只要公司營運正常,員工等於可領雙重獎金。也因此,不論景氣好壞,公營事業員工通常皆可領到高於一般民間企業的年終獎金,這是不合理之一。

  不合理之二是,根據現行要點,主管機關在審核公營事業績效時,具有極大的裁量權,對虧損的公營企業可以其負有“政策任務”為由,准予發給績效獎金。如此一來,諸如中油、台電等具壟斷地位、且由政府決定價格的公營事業,便可長期迴避虧損之責,享有無可剝奪的績效獎金。

  不合理之三,是主管部門死抱著既定辦法為藉口,卻不肯視環境變化加以調整。需知,現行公營事業獎金發放辦法的訂定背景,是台灣經濟大好的年代,民間企業豐厚的獎金紅利讓公營事業相形見絀,因而增訂了績效獎金作為鼓勵。但今天形勢丕變,從傳產到電子、金融各業都進入急凍期,多少勞動者都在減薪以圖自救;若公營事業還大剌剌拿公帑充闊,根本和社會脫節。尤其健保局,完全是不事生產的機構,竟也連年比照“事業單位”發獎金,直如健保寄生蟲。政府似應考慮將若干健保業務改為外包,以降低這類內蝕成本,或亦有助於擴大民間就業。

  社論說,規定是死的,管理卻是活的。景氣已蕭條到必須發放消費券的地步,政府若仍放任公營事業過著不知人間疾苦的“太平歲月”,主政者要如何教人民共體時艱?再說,台灣經過這麼多年的空轉虛耗,業已由“國貧民富”淪為“國貧民困”,主管單位豈可仍死守一部年終獎金的老套?只問一句:今年台灣油價上上下下調整了多少回,豈有中油四點六個月的年終獎金卻不能改變的道理?

  社論說,對於那些致力使公司轉虧為盈的企業,我們表示敬意,也主張政府應發給充分的激勵獎金,酬謝他們的努力。但對於那些年年行禮如儀領取高額獎金的企業,政府考量財政收支、經濟形勢和社會觀瞻,必須斷然採取不同作法。至少,不能因為主管部門的因循,使這些企業員工背負外界的罵名。不僅如此,對於若干形式上已“民營化”、政府卻仍是最大股東的半公營企業,如中華電信和中鋼等,政府有必要促使其將超額盈餘透過價格機制回饋給社會,而不是任由高層董事、經理人以獎金和分紅等手段將企業利得大肆納為己有。

  這波景氣嚴冬,何時才會融雪化冰,目前還看不到出路。馬英九預言,明年經濟第二季可轉為正成長,恐怕只是空包安慰劑,鼓舞不了人心。在這樣的低迷時刻,三千六百元消費券確實帶給民眾一些振奮;但只要公營事業員工一領數十萬年終獎金的消息一出,這點寬慰恐將馬上會被不平淹沒。對此,政府務必要妥善因應,不要低估民眾心裡的感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