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聚焦海外中國公民安全 遇襲原因需重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1 10:41:25  


 
  中國人在海外遇襲已不是鮮見的新聞。進入2008年以來,遇襲的頻率越來越高,傷亡的人數也在上升,遇襲地點也從非洲轉移到了亞洲、歐洲,中國人的海外安全問題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 

  遭襲原因值得重視 

  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的時候,中國人還覺得恐怖主義離我們很遙遠,但事實告訴我們,隨著國家影響力的擴大,中國人在海外的風險意識也應當加強。 

  綜合分析近幾年發生的海外華人遇襲事件發現,這些事件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屬於一般傷害,它包括當地社會治安不好而出現的刑事犯罪、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等,這種傷害與出境人數成正比。另一種是恐怖襲擊傷害,這其中有并非針對中國人的,只是事件發生時中國人正好在場而受到波及。再有就是專門針對中國人的襲擊事件。 

  11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方長平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詳細分析了針對中國人的襲擊事件的主要原因。 

  一是政治原因。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中資企業到國外從事經濟活動,如投資承建鐵路、橋梁、公路、水利、發電等工程,應當說,這些不附帶任何條件的經濟活動對於所在國的經濟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深受所在國政府的歡迎。但是如果所在國政局不穩,社會動蕩,反政府的一方把到所在國投資的其他國家的經濟活動看成是對政府的支持,從而加以敵視,甚至采用暴力襲擊。在非洲、中東、南亞等地這種情況都有存在。如發生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蘇丹等國針對中國人的襲擊事件基本屬於這一類。 

  二是經濟利益引起。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日益增強,在海外投資和援建項目的增加,中國企業與當地的經濟利益可能發生衝突,有時便會以暴力形式爆發。 

  三是一些中國人自身原因引發。如個別海外中資企業和中國工人因不了解當地法律秩序,難以融入當地社會;再有就是一些人把國內的生活和工作習慣帶到海外,很多留學、旅游人員紛紛走出國門,他們在海外頻頻露富,租住豪華別墅,出門習慣身上帶著大量現金,這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襲擊的目標。 

  轉變觀念 樹立形象 

  中國是一個和平發展的大國,中國在海外不駐一兵一卒,不可能用武力保護中國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安全和利益。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只能通過政治的、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這就要求每一個中國公民都應該樹立領事保護意識,海外企業和人員應及時到所在地我國駐外使領館進行登記,便於掌握相關信息。為了防患於未然,方長平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觀念的轉變,確立“以人為本”的外交理念。面對海外中國人安全保護的嚴峻形勢,我們應強化外交手段保護海外國民安全。 

  二、機制的建立。中國政府對公民在海外的安全問題,不僅觀念上予以高度重視,而且也在機制上不斷進行積極的探索。在機構設置方面,外交部專門設立了涉外安全事務司,專門處理涉及中國公民海外安全方面的事務,已初步建立了一整套針對海外安全的應急機制。外交部經常發布有關國家和地區安全形勢的警示,有利於相關機構及企業在決策時作為安全評估的參考。另外,走向海外的一些中國大企業正在逐漸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防範機制,并與所在國政府和執法部門保持良好的互動。其他一些海外華人組織和社團,也在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努力為身在海外的華人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保護。 

  三、從長遠看,整塑中國海外公司的良好形象和提高公民的個人素質也很重要。中國公司在進行海外投資和援建項目時,不但要讓這些國家政府受益,還要讓當地社會受益。比如在雇工方面,適當雇用當地人,不要拖欠工資或隨意解雇員工,以免引發與當地人的矛盾。還有,企業和員工要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這點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我國歷史上援外的優良傳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派出的每個援外人員都政治覺悟高,組織紀律嚴。當前,在我國援外人員成分更趨複雜和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也複雜的環境下,我們更需要掌握與當地人打交道的技巧,在賺錢的同時也要回報當地社會。另外,我們還要加強走出去企業的資質檢查,強化法制化、安全化教育。 

  只要身在海外的中國公民加強自我防範意識,相關部門提前預測如何規避風險,我們就可能把中國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傷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