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全球蔓延的經濟危機已經給中國的能源產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目前中國的能源供應正由持續偏緊向短期相對過剩轉變。 |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中國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王思強12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在度過近十年的緊張局面後,能源供求矛盾正趨於緩和,目前能源供應正由持續偏緊向短期相對過剩轉變。他認為,這將有利於國家在能源領域進行包括能源體制改革在內的相關調整。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正在全球蔓延的經濟危機已經給中國的能源產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目前中國的能源供應正由持續偏緊向短期相對過剩轉變。
據王思強介紹,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國內能源需求增速正在下降。用電減少的局面正由東部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向西部省區蔓延,部分省區的用電量下降幅度甚至超過三成。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也在同日透露,中國目前約有30%發電設施處於閒置狀態。而最新的統計則顯示,今年10月,中國的成品油需求增速較前三季度平均值下降了三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今明兩年,煤礦、電廠等能源供應企業在建和待建規模還比較大,這些企業建成後,將進一步提高中國的能源供應。
王思強透露,近期,為貫徹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方針,能源局決定開工建設產業拉動大的一批能源項目。
一個投資額超過400億元的寧東煤電化工基地下週一將在寧夏開工,建成後將新增440萬千瓦時的發電量。
此外,投資將近700億元的廣東陽江6台百萬千瓦時核電機組、投資達到1400億元的西氣東輸二期的幹線工程等,也都處於建設中。
“能源形勢有可能進入新一輪相對過剩。”王思強說。
不過眼下的形勢,也為中國能源行業解決深層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在王思強看來,本次危機為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產業升級、促進清潔高效能源發展提供了條件。
核電、風電、水電等可持續能源將在未來的中國能源格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根據此前制定的中長期規劃,到2010年,中國的核電規模將達到4000萬千瓦。但王思強透露,根據現在的發展進度,中國兩年後的核電將肯定超過這個規模。
風電是優化當前能源結構的另一重要力量。據王思強介紹,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已明確提出,要“再造一個風電三峽”,期望到2010年以後每年增長1000萬千瓦時以上。
此外,水能、生物質能以及現有能源品類的高能效使用等,也都在有關部門的考量中。
王思強還表示,經濟危機同時也為綜合推進能源體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環境。“只要我們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週密一些,就一定能在逆境中培養有利因素,捕捉和把握住難得的發展機遇,確保全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王思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