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電/新京報發表評論指出,歷經近30年磋商與努力,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三項協議12月15日正式實施。從昨天開始,兩岸的航班、海運和郵件傳輸再也不用經過第三地中轉。有台灣的朋友在《新京報》發表文章感慨地說:“今天起台灣的圍巾能更快寄到北京了。”台灣有媒體也展望說,所謂的上午赴上海開會,晚上回台北吃飯的“兩岸一日生活圈”將正式成為現實。
在寒冷的冬天,這是一個溫暖的消息。它能讓人感受到東海之南那座祖國寶島上的溫度,以及洋溢著溫度的人心。三通是兩岸民衆多年來的心願。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兩岸的人員和物資交流必須中轉第三地,這不但耽誤了人的行動時間和商品的新鮮價值,而且讓兩岸民衆真實地感受到歷史扯開的深深距離。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首倡兩岸“雙方盡快實現通航通郵”;十年後,兩岸郵件總包互相直封並經香港轉運,台灣方面通過第三地開通對大陸電報和電話業務。又是大約十年後,兩岸定期集裝箱班輪航線開通,經第三地換單不換船航行兩岸港口。由此又過了第三個十年,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正式啓動,終於擺脫了第三地。其實縈繞三十年歷史的“第三地”(香港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是一種“觀念產物”,更多的只是具有象徵意義。
現在,兩岸終於和落後的歷史邏輯告別。從根本上說,三通是一種降低兩岸交流成本的經濟手段,截彎取直,意味著兩岸民衆正在逐漸拉直兩岸關係中的彎道。同時,截彎取直也意味著兩岸在利益管理和均衡發展上的彎道也在逐漸拉直。兩岸民衆正在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關聯體。
當前全球正陷入百年罕見的危機與蕭條,未來的兩三年東亞自由貿易區將逐漸形成,只有早早展開部署才能更好因應新局。除了投資和貿易更快增長以外,兩岸利益關聯也能够更好地面對金融危機。大陸的經濟總量優於台灣,但是台灣同樣能够給大陸提供豐富的產品,而兩岸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合作節約相當可觀的金錢和時間成本,並以外向型經濟發展推動台灣經濟全面發展。
國台辦主任王毅和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講話中都提到了“和”字,這個“和”字既是共識,也是兩岸人心推動的分量。因為經濟手段的變化,最終指向的是人心的變化。人們通過更加密切的往來,相互了解彼此的想法,分享彼此的市場,也分擔共同的責任。
其實近年來,兩岸之間將心比心的工作並不少見。從相互承認高等學歷,到尊重台商的合法權益,再到開放大陸游客赴台灣旅行,兩岸在發展民間關係上的態度正在趨於一致。儘管在政治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是民間往來的熱絡,可以逐漸減少遺留的各種問題。兩岸顯然已經從中獲得啓示,那就是人心先行,這就是兩岸的新局。
兩岸三通,開啓了一個效率和溫度並重的時代,對兩岸民間的互動,將形成相當深遠的效應。政治經濟是一種可以量化的指標,而人心則是一種難以量化的情感。在兩岸關係的歷史歲月中,人們習慣於通過冰冷的數據來衡量,卻忽略了那些有溫度有情感的步伐。而中華民族的團聚,核心動力來自這種人心融合。兩岸三通的實現,最終發酵的恰恰是這種溫度和情感,它讓一灣海峽,變得更淺更清澈更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