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看到1993年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商場——北京燕莎友誼商場的營業執照和合資經營合同,保加利亞駐華使館一等秘書托爾多·維特夫饒有興趣地談起20多年前在北京商場的購物經歷,感慨和現在“完全不同”。
“那時外國人買東西必須憑一種特殊的票,而且要去指定的地方。購買商品的種類和數量都有限制。而現在,你可以在北京買到想要的任何東西。”
新華社的報道說,這是17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對外開放30周年回顧展”外國駐華使節專場活動中的一幕。共有來自70多個國家的外國駐華使節和1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觀了展覽。
在專場活動開幕式上,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說,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此次回顧展第一次係統、全面展現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偉大歷程和可喜成就。展覽專門設立了“面向世界,互利共贏”部分,集中展示了30年來中國與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國際組織及171個建交國多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是中國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集中體現。
“中國對外開放取得的成就離不開其他國家、企業和國際組織的參與和支持。我們將繼續堅持對外開放戰略,願與世界各國互利合作、共謀發展。”傅自應說。
“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展現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成就,非常係統、全面和直觀。”德國駐華使館經濟處主任柯殷說。他站在“透過數字看開放”的展板前,仔細比較著1978年和2007年中國貨物貿易額的變化。
“對外國人來說,要詳細了解中國這些年來的發展變化不是件容易的事。通過這個展覽有助於我們了解中國。”柯殷說。
塞爾維亞駐華使館參讚佐瀾第一次到中國是在1973年。他說,35年來,中國的變化令他“印象深刻”。
“1974年,我從北京到廣州坐了兩天三夜的火車。從深圳到香港時要在羅湖口岸下車,然後提著行李自己走過去。那時深圳還是個小漁村,我走到香港以後好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現在這兩個地方已經沒什麼差別了。”
展覽的第四部分是“地方開放,促進發展”,反映各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對外開放歷程和取得的可喜成就。
在上海微縮地圖前,看到高樓林立的浦東,聽說中國的高速公路總裏程位居世界第二位、鐵路營業裏程居世界第三位,佐瀾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不僅為本國人民帶來福祉,也使世界其他國家受益匪淺。在塞爾維亞運營的中國企業為當地帶來了先進技術和就業,也推動了兩個國家的各種交流合作。
也門駐華使館經貿專員阿姿·哈吉說,現在也門有很多中國企業從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經營工作,中國企業帶去的科學技術尤其值得學習借鑒。“中國將發展得越來越好,這一點我們毫不懷疑。而我們的國家也將繼續從中國的繁榮發展中獲益。”
“作為鄰國,尼泊爾也因中國的發展而受益。”尼泊爾駐華大使坦卡·普拉薩德·卡爾基說。
非洲駐華使團團長、多哥駐華大使諾拉納·塔—阿馬說,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提高了自身發展水平、極大改善了本國人民的生活,也推動了世界的發展。我們希望中國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繼續促進以互利共贏為基礎的和平發展和友好交流政策。
此次回顧展由商務部、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新華通訊社共同主辦,由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30個國務院部門協辦,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中國國家博物館承辦。展覽18日將在京正式開幕,共展出圖片圖表2000多張,展出文物、實物、檔案1300多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