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組合拳挺港 力度超98年
中央今日出台14項挺港措施,涉及金融、旅遊、中小企業、粵港合作等六個領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港澳所高級研究員張漢林就此分析指出,時隔10年,當香港再次遭遇金融危機時,中央又推出強有力的“挺港”措施。而與10年前“挺港”措施主要集中在維持港幣聯繫匯率制度相比,中央這次打出的是組合拳,14條措施涉及多個領域,相信會令香港多個行業受益,從這個意義來講,本次“挺港”力度超過98年。
張漢林分析,14條“挺港”措施中,力度最大的是容許合條件的企業在港以人民幣進行貿易支付,有利於鞏固香港的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以及結算中心的地位,維持現行港元聯繫匯率制度,同時也順應令香港成為人民幣市場化試點的趨勢。另外,擴大個人遊亦是利好因素,深圳常住居民赴港手續大大簡化,另外積極研究將個人遊進一步擴大至基本覆蓋內地所有大中城市,這些措施將極大增加內地赴港遊客人數,在帶動旅遊業的同時,也會給受金融海嘯衝擊頗深的商貿、零售業注入活力。
令港成人民幣國際化試點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敏表示,中央出台如此多的挺港措施,力度空前,表明中央願與香港共同對抗金融海嘯的決心。在這14項措施中,人民幣在港可作為貿易支付可謂是所有措施中最為重要的一條,表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趙玉敏指出,對人民幣業務的放鬆,可以看出中央有意將香港作為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試點。今次政策實施後,意味著人民幣在香港能夠在一定範圍內作為可兌換貨幣用於貿易支付,這將降低交易成本、方便兩地貿易。與此同時,香港作為單獨貿易區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有限,今次內地與香港將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有了內地強大的資金支持,將大大增強港府抵禦風險的能力。
跨境合作釋放港經濟能量
談及香港與珠三角經濟合作的內容,趙玉敏認為,目前香港已經是非常成熟發達的地區,土地經濟資源承載力高,若是深港能夠合作開發邊界地區,可以使香港的經濟能量進一步釋放。目前,珠三角地區面臨著產業升級的問題,香港可將研發、設計等與生產密切關聯的服務業轉移到深圳,促進兩地經濟共同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