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7日,在斯洛伐克東部城鎮大卡普沙尼一處邊境天然氣站,一名員工清理讀數為零的氣壓表。新華社/路透 |
中評社香港1月9日電(記者 蘇麗閑編譯報道)寒流來襲,讓歐洲不少國家叫苦連天。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俄羅斯、烏克蘭“鬥氣”風波升級,俄國日前已完全中斷經烏克蘭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美國《紐約時報》9日就此事發表題為“歐洲的大寒”的社論,呼籲歐洲以至美國應以此為鑑,調整對俄國以至暫時退居二線的總理普京的對策。
社論指出,三年前,俄羅斯跟烏克蘭在天然氣價格上爭持不下,使到俄國中止供應天然氣,此舉不只讓烏克蘭人受苦,更讓不少歐洲人慌了。其時,俄國此舉引起鄰國迴響,聲言要檢討對俄的立場之餘,又急忙重新制訂各自跟俄國的燃料交易。
如今,在歐洲各地面對寒流襲擊之際,歷史再次重演,這次更叫一眾歐洲人驚訝!
此時此刻,人們爭論的是,俄國斷然中止經烏克蘭傳送的天然氣供應的責任誰屬。
俄羅斯己經感受到能量價格持續下跌之痛,並對跟烏克蘭上調燃料價格一事心急如焚。俄國總理普京對於以能源達成其權力野心,從沒有一絲內疚可言。
惟烏克蘭在此事上,確是無辜的苦主,該國從總統到總理,都陷於政爭的泥沼裡,而能源工業的發展更受限於不見得人的官商勾結。
其實,這一切早已在二零零六年為人所知,當時,俄國和烏克蘭對把天然氣交易撥亂反正一事從不有所行動,更不要說以外在壓力迫使她們如此做。
在布什政府眼裡,他們認為把烏克蘭納入北約組織(NATO)比什麼改革該國的能源工業更為重要。
德國、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心思耗盡去拍普京的馬屁,而歐盟就作壁上觀。
周四晚,歐盟宣佈跟俄羅斯在監察輸往烏克蘭的天然氣一事上達成協議,儘管這不過是一時之策。歐洲跟美國定必要持續對兩國施壓,以定出一個把天然氣價格提升到市場水平的時間表,這個價碼,既不會要烏克蘭一夜破產,同時又要確保俄國不會做蝕本生意。
歐洲和華盛頓有的是影響力。俄羅斯天然氣壟斷企業Gazprom要的是資金,而俄國嘛,就急須要為國庫進補。遂令烏克蘭想靠攏西方,要發揮影響力,就得靠歐洲跟俄國嗆聲。
即將上任的奧巴馬及其政府,也要有洞悉普京的棋往何走的能力,這些都是布什未能做到的。
這個星期,嚴寒來襲,準是提醒了歐洲,好叫她們不要太過倚賴俄國的天然氣,而該多一點建設儲備系統及開發替代能源。現在,有約近一千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經烏克蘭傳送,當中約有百分之四十是入口到歐盟國家的。
跟美國肩並肩之餘,面對普京的鴨霸、專橫、跋扈,歐洲也定必要好好思量對付計策,是採取溫和手段還是包容策略呢?要知道,俄羅斯國會已於上月通過把總統任期延長為六年,如此舉動,不論俄羅斯國內外,都明白此乃為普京重掌克里姆林宮鋪路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