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新華社今天播發《新華國際時評》表示,就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發展、各國努力應對之際,近日西方國家有人士就所謂人民幣匯率問題指責中國,稱“中國正在操縱人民幣匯率”。這些言論不僅不符合事實,更是對金融危機原因分析的誤導,並將助長某些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
自2005年7月份以來,中國正逐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與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聯動關係明顯,體現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規律。中國今後還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這不僅符合中國的利益,而且也有助於維護世界金融系統穩定。
西方國家有的人士之所以再次就所謂人民幣匯率問題指責中國,主要原因在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某些西方國家國內經濟形勢惡化,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多年來,中國積極融入世界貿易體系,為全球市場提供了大量產品,即便是在某些西方國家,其國內消費者也因中國產品而明顯受益。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某些西方國家的特定行業受到影響,這是國際市場競爭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也與某些國家實行的對華出口管制政策有關。因此關起門來搞貿易保護主義不僅不可能解決這一問題,反而會損害這些國家消費者的福祉。
目前,世界經濟正因金融危機面臨嚴峻挑戰,而造成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一些西方國家高消費、高負債的增長模式,以及金融監管不力和宏觀經濟政策失當。面對金融危機,西方國家需要有強烈的反省精神,而不是對新興經濟體提出種種似是而非的指責。不管是此前的“高儲蓄助長信貸危機”論調,還是近日出現的“中國正在操縱人民幣匯率”言論,這些無理責難混淆了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分散了國際社會對當前世界經濟最緊迫問題的注意力,對於應對金融危機非常不利。
自去年9月份美國次貸危機升級為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社會已逐步達成共識,那就是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各國只有攜手應對,採取協調行動,實施大規模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才能避免經濟出現更為嚴重的下滑。過去幾個月,中國一直在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金融危機,在這方面發揮著建設性的積極作用。在此時就人民幣問題指責中國,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
歷史經驗證明,面對類似金融危機這樣的全球性挑戰,只有國際社會精誠合作、積極應對,才能有效解決問題。無端對其他國家進行指責,只是推脫責任以及重拾、助長貿易保護主義的藉口,這種做法已明顯不合時宜,必須加以摒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