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7日電/朝鮮日報中文網刊載中國學者詹德斌的文章,介紹他在韓國過農歷新年的感受,文章內容如下:
轉眼間,旅韓生活已近5個年頭了。回想匆匆過去的5年,這才發現只在韓國親歷過一次農歷新年。因為當時正在延世大學學習語言,而且儘管農歷新年也是韓國最大的節日,但也只有3天假,所以無法歸國。除非公休日正好和周末連在一起,這樣才可能休息5天以上。
中國人一說到農歷新年立即浮現在腦海中的恐怕是響徹長空的煙花爆竹、紅紅火火的祝福春聯和全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時其樂融融的場面。韓國的農歷新年雖然缺少了中國的這份熱鬧勁,但是年前各大商場和農貿市場也是人滿為患,置辦年貨和新年禮品的勁頭不亞於中國,就連總統也都每年向社會各界名流贈送韓國的特產作為新年禮物。韓國新年的另一個特色是街頭、百貨商店內出現了很多算命的小攤小店,新年的電視機上,主持人們一般也都換上傳統韓服主持節目。
大年第一天的首爾街頭,行人非常稀少。有朋友說,如果能看到行人的話,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只有他們無處可去。因為同中國人一樣,韓國人也特別講究團圓,特別是春節和中秋節時,在城市工作的人一般都會回到老家同父母、兄弟姐妹們團聚。因此,每到這幾天,韓國的高速公路上都會上演長蛇陣似的盛大堵車場面。韓國雖無春運一說,但是訂購火車票的競爭早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展開了。實際上,早在20到30年前,韓國人排隊購票、倒票的場面和今天的中國也相差無幾。
言歸正傳。在韓國度過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新年至今記憶猶新。因為一位韓國友人邀請筆者去他家過年,也算是體驗韓國的風俗民情。大年初一的早晨,朋友夫婦都換上了新裝,同筆者在約定的地點見面,因為要去他父母家拜年。
韓國人過年時也非常講究吃的。記得新年第一餐吃的是年糕湯和開城餃子湯。雖然不懂事的孩子們都相信只有吃了年糕湯才能長一歲,但這個風俗倒是有一點原始宗教的意味。也就是說,人們認為只有吃了年糕湯才能辭舊迎新,迎來的新年也才能更加美好。此外,由於朋友父親的原籍是開城,後因躲避朝鮮戰爭才逃到了南方,但在朝鮮人民軍占領開城後再也無法回去,所以家裡的飯菜至今仍保持著老家的特色。老爺爺感嘆說,沒有逃難的弟弟仍健在朝鮮,但至今無法謀面。朝鮮戰爭以及接下來的冷戰對立導致數萬名朝、韓居民忍受著生死離別的苦痛,如今很多人都已經含恨而死。
韓國小孩子喜歡新年也是有道理的,如同中國的小孩在除夕夜可以從長輩那裡收到壓歲錢一樣。韓國小孩在大年初一的早上一般要向自己長輩叩頭,甚至弟弟和弟媳也要向哥哥、嫂子叩頭,在韓國叫“歲拜”。叩頭非常講究姿勢,而受禮的長輩一般也都穿上傳統的韓服,正襟危坐,並相互說一些祝福的話,即所謂的“德談”。“歲拜”結束,長輩要發給晚輩“歲拜錢”。“歲拜”風俗反映出儒家思想中長幼有序的等級觀念至今仍在韓國根深蒂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