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又是一年春節到,隨著一列列火車拉響汽笛、一架架飛機騰空而起,大批長年在外工作、生活的游子們踏上了回家之路。國家各部委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盡力把這條路鋪平、鋪順,力爭讓他們早日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到日夜思念的親人身旁。
與此同時,也有一少部分人,雖然同樣思念家人、歸心似箭,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了留在異地過年。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農民工、大學生,有些人是因為春節之後馬上就要重新開工,有些人是因為准備著畢業、應聘,有些人是因為有研究、試驗,也有些人是因為買不到票甚至買不起票……處於這些緣由,這些人選擇了異地過年,選擇了將這個屬於故鄉的節日交給并非自己故鄉的城市。
面對這樣一種“托付”,身為這座城市的主人,應該怎麼辦?
人民網刊發時評說,日前,北京市一些派出所的民警走進轄區的建築工地,把“流動人口便民服務站”建到工地上,為春節期間留京工作不能回家過年的農民工發放暫住證及安全知識手册。民警們還走進農民工的宿舍,針對農民工冬季取暖易存在的安全隱患等問題,現場講解安全用火用電的常識。
北京市委啓動了“微笑北京和諧先鋒”2009年關心服務寒假留校大學生主題活動,為寒假不返鄉過年的大學生們發放了裝有書籍、生活用品、學習用品、健身用品的大禮包,同時和首批31家企業合作,為他們提供1194個見習崗位。全國各大高校也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一方面為留校學生提供免費餐券、“壓歲錢”,為他們緩解經濟壓力,另一方面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為他們營造節日氣氛。
春節到來,“回”與“不回”,都是重要問題,都需要高度重視。相對而言,由於前一個問題涉及的群衆多、規模大,解決的關鍵點集中在交通部門,容易引起重視;而後一個問題人員不多、原因複雜、負責部門較為分散,往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所以,如果說如何解決“春運”問題體現了相關部門工作做得好不好,那麼如何解決“異地過年”問題則體現了相關部門工作做得精不精、妙不妙。
要想真正讓這些異地過年的人們“身處異鄉、不為異客”,除了發放年貨、組織活動,還要把“關心”做細、做實。這些農民工和大學生,大多是住在集體宿舍,當其他人回家過年的時候,他們的安全還能不能得到保障?取暖供水是不是像平時一樣?食堂、澡堂是否還能保證供應?對於學生來說,實驗室、圖書館是不是能基本滿足假期研究學習的需要?……這些都是需要企業、高校、相關市政部門共同回答的問題。
這些選擇了留在異地過年的人們,從當前看,減輕了“春運”壓力,從長遠看,他們是在利用假期,工作、研究、學習,為更好地建設這座城市積蓄力量。在這樣一個歡樂祥和的傳統節日裡,如果他們感到的是孤獨和寒冷,那將讓他們的游子之心感到更加憂愁,相反,如果他們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感到身處異地、心如歸鄉,那就會擁有加倍的溫暖與感激。
讓我們為這些異地過年的人們多想一點、多做一點,讓身在此處的他們感到貼心、暖心,也讓身在彼處的他們的家人們安心、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