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瞭望》新聞周刊獲悉,中央於最近提出要求,各地領導幹部接待群眾來訪,要做到規範化、制度化。同時,還要求中央和國家機關定期組織幹部下訪,了解社情民意,推動中央決策部署,督導解決信訪問題。
近年來,一些地方黨政機關、一些部門連續實行“開門大接訪”,很受群眾歡迎。開門大接訪的好處在於,一方面能及時滿足群眾要求,讓幹部更直接地感受到群眾的願望與情緒,為化解社會矛盾創造了條件,密切了幹群關係;另一方面,也給一些基層經驗、實際工作經驗不足的“三門”幹部,提供了做好群眾工作,提高自身素質的機會。
不過,這樣的“開門大接訪”,大都屬於“一過性”活動。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需要長期關注,一些新問題又在接訪後產生和出現,開辟一個制度性的、常態幹群溝通渠道非常必要。這是中央要求幹部接訪規範化、制度化,以及推動幹部下訪的重要原因。而當前國內外形勢複雜,內外矛盾有可能交織重叠激化,更有必要讓領導幹部預作準備,隨時了解社情民意,將矛盾及時化解在基層。
尤其需要各地幹部注意的是,幹部接訪制度化、規範化有著深刻的內在導向。此前,各地發展速度不一、矛盾積累不一,接待群眾來訪本是各地幹部的“ 自選動作”。現在中央將其上升為“規定動作”,提出了“最低標準”,既說明各地矛盾積累已不容忽視,更要看到中央狠抓幹部作風、端正執政理念的政治追求。
去年今年的共同特點,是大事多,形勢複雜。中央對此有清醒判斷,已屢次作出部署,提醒各級各地幹部注意形勢變化,尤其注意幹部隊伍自身建設,以良好作風應對複雜局面。對此,無論在反腐敗中繼續抓好查辦大案要案,還是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增加黨性修養的內容,這些治標治本的措施,都有內在的一以貫之的標尺,就是要幹部以高尚道德約束、嚴格政治紀律、嚴肅工作作風,滿足廣大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需求,滿足群眾實際利益訴求,以樹立幹群信心,消解社會負面情緒。這個內在標尺,各級幹部應深刻領會,牢牢把握。
以這樣的標尺衡量自身工作,動態把握社情民意,更加主動地作出前瞻性部署,防患於未然,積極化解各類歷史與現存的社會矛盾,這是我們戰勝當前經濟難局,把握好歷史機遇的要求。這樣的理解和落實,才算把握住了常態接訪制度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