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刊載評論員富權文章的文章說,呂秀蓮籌劃的《玉山午報》,已於日前以公佈其刊頭的形式宣佈成立。呂秀蓮也在一個“獨派”聚首的集會上,募集到二千萬元,被媒體稱為“一句‘建國’就籌到了二千萬元”。語調雖然輕鬆,但二千萬元只是呂秀蓮辦報計劃所需的六億元的百分之三點三,亦即距離籌款目標仍遠,呂秀蓮一點也輕鬆不起來。
其實,無論是二千萬元也好,六億元也好,呂秀蓮的《玉山午報》也都撐不了多久。試想,當年綠色媒體《台灣日報》有工商巨賈高清遠、張榮發開“大水喉”起勁地“泵水”,後來在民進黨執政時還有政府機關以大量“置入式行銷”廣告及合作案挹注,所收受到的款項不知是六億元的多少倍,都撐不下去,被迫收攤。現在是國民黨執政,政府機關臨時不會像“喂”《台灣日報》那樣來“侍候”《玉山午報》。而那些工商巨賈大多贊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也不會出錢給呂秀蓮唱“對台戲”。在連民進黨中央募款都很困難的情況下,恐怕“獨派”大老支持的二千萬元,只是應酬一下呂秀蓮這個“台獨國母”而已,餘下的五億八千萬元,再難以有著落。而呂秀蓮曾寄望的陳水扁支持二億元,也已告吹,因而才有呂秀蓮的要怒告“爆料”陳水扁支持二億元辦報的《壹周刊》。就此而言,《玉山午報》不要說即使是能籌到六億元,也難以逃脫《台灣日報》、《新台灣周刊》、《自立晚報》、《中時晚報》等媒體停刊的命運;就是目前所籌到的二千萬元,能否夠得上《玉山午報》正式創刊前的花銷,也不無疑問。何況,目前全球經濟在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要花錢辦報,真的是難上難,絕不輕鬆。因此,呂秀蓮確實輕鬆不起來。
文章謂,撇開營運資金不提,即使是在辦報宗旨及目標方面,也難以輕鬆得起來。這一點,連呂秀蓮自己也感覺到了。她自嘲“不只一百次”聽到別人說她“瘋”了,但她也不得不承認“報紙若辦不起來,還能建國嗎?”如逆向思考,那豈不是“既然建國都這麼困難了,辦一份報紙又有甚麼用?”
實際上,陳水扁掌權八年,曾動用了一切政治資源去大搞甚麼“去中國化”、“終統”、“入聯公投”等“台獨”分裂活動,結果卻都是一場空。當時,還有一大票“台獨”媒體為陳水扁搖旗吶喊。但陳水扁的“建國夢”仍是難圓,而那些“台獨”媒體,除《自由時報》仍能倖存外,也早在陳水扁卸任前後就已紛紛倒閉。既然如此,在民進黨已無法竊用政治資源以營私之下,單憑呂秀蓮一分《玉山午報》,又如何能完成“建國”大業?
文章指,要說辦報經驗,呂秀蓮並不生疏,因為她當年曾當過《中國時報》和《自立晚報》的專欄作者,還與黃信介創辦了《美麗島》雜誌,並出版過幾部小說。但這與辦報並不是同一回事。何況,當時由於國民黨政權進行專制統治,牢牢掌握著媒體輿論。黨外反對運動確實需要體制外的媒體來發聲及宣導、動員群眾。而今日台灣已步入民主、自由時代,當權者無法也無意壟斷言論話語權。不同政治信仰的團體人士,即使並未擁有媒體,也可將自己的信仰、觀念傳播開去。因此,呂秀蓮的辦報意圖,是多此一舉。
呂秀蓮說,“只要兩岸沒有衝突,人民沒有聲音,美國政府就會認定台灣政府的事就是台灣人民認可的。”為此,她認為“獨派”的聲音不夠大,才讓白宮認為馬英九的政策就是台灣人民的聲音。她必須改變這一現狀,辦一份為“獨派”放聲的報紙。然而,這折射了呂秀蓮的邏輯極為混亂。其一、民主政治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少數服從多數;馬英九現時的兩岸政策,不但符合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利益,而且也符合美國的利益,根本輪不到呂秀蓮向美國“打小報告”。其二、現在仍有一份《自由時報》是“台獨”媒體,其閱讀率還高於《中國時報》和《聯合報》閱讀率的總和,難道美國就聽不到“台灣的聲音”了嗎?其三、按呂秀蓮所言,她辦《玉山午報》是辦給美國人看的;但《玉山午報》只是一分在台灣出版發行的中文報紙,其功效可能還不如她本人此前頻頻跑到美國去發聲。
文章認為,呂秀蓮辦報為的是要“讓美國人知道”是假,為自己“挪火煮食”,一圓自己“呂后夢”才是真正目的。否則,為何她作了賠本三、四年的打算,而不是更長或更短的時間?顯然,她對自己八年“副總統”任內只是“備位總統”的“深宮怨婦”角色,心猶不甘,一直希望能夠扶正。因此,當藍軍“立委”要在“立法院”發動罷免陳水扁案時,及當“紅衫軍”高喊“陳水扁下台”時,她都以為澔鴻將至,即可扶正。而陳水扁也曾確實是懷疑她與“紅衫軍”合作,目的是取代自己。既然在這八年間未能圓其“呂后夢”,二零一二年就是一個機會。否則,以後就是年齡不饒人。但要能“圓夢”,就必須先作泛綠的共主。她的辦報意圖,就是要藉此收攏天下泛綠輿論,進而當起泛綠共主。相對於其他“天王”的各施各法,呂秀蓮要圓其“女皇夢”,就只能靠辦報了。但這只能是黃粱一夢,談何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