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蘇嘉宏:我們都是外省人 二二八與台灣族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1 09:30:54  


蘇嘉宏:反覆“壟斷本土”的政治操弄,終將嚴重傷害台灣。
  中評社台北2月11日電(作者 蘇嘉宏)從林肯打了一場南北戰爭解放黑奴後,到如今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美國的黑白“種族問題”或許可以說總算是在政治領域中獲得了和解;在台灣,以一九四九年之前或之後移民台灣為標準所劃分的本省人與外省人,雖然這種“族群問題”不同於美國的“種族問題”,但是一九四九年以後台灣人口因為國共內戰而導致的非常短時間的巨量新移民,在總量上還是帶來了台灣人口既有的內在結構性改變。

  在四百年中台灣移民開發史上,不同時間點的“先來”和“後到”的這兩個主要漢人族群,在四百年中由其是戰後六十年之間土地、政治、社會、經濟等資源相對稀少的台灣劇烈競爭,這之間的對立與宿怨真是說也說不清了!

  每年到了二二八紀念日這一天,馬英九多年來一以貫之,主要是以台北市長的身分神情肅穆地辦理並參加了二二八紀念活動。比較特別而不同於以往的是,今年他的身分已經換了,這是他擔任“總統”以後的第一次二二八紀念日,以馬英九謹慎低調的個性,他理當不會有甚麼奇特而突破性的做法,應該還是會一如以往一般地在這個日子參加紀念活動,低調而行禮如儀。但是,他的當選不僅象徵少數外省族群在台灣社會積極努力地融入台灣的在地社會,也代表了多數本省族群對馬英九這位外省人第二代長期致力族群和解的體諒與接納,這是台灣社會人心從傳統“本省vs. 外省”族群的陳舊窠臼中走出來,最具有新的象徵性時代意義的一件事情。

  關於二二八的解讀,獨派和左統派的論述截然不同,史料、史論的爭辯從來沒有停過,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依法成立、長期運作的“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目前已經幾乎找不到“補償”的對象,早就轉型為“教育推廣”、“撫慰關懷”的“辦活動”單位。“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對二二八事件受難人死傷等事由的“補償”對象統計一直未能看到完整的統計,因為這份資料的完整公開揭露可能會根本性地動搖一些人物的傳記、回憶錄或報導文字中以誇大當時死傷人數作為建構台獨理論的正當性。當然,即使完整公布了這些統計資料在解釋上也會非常多元,爭論在所難免,論戰延續下去就不會是單純的史料辨正問題,勢將轉成為族群對立的情緒性相互攻訐,不得不慎。

  對於馬英九這位謹慎面對族群議題的外省人第二代而言,在這個議題上他和他的執政黨可以確定的是完全得不到任何政治利益或好處的;身為“總統”只能不去附和試圖拉動這個議題的標榜本土化的媒體、在野政黨或政團等,投注資源繼續耕耘台灣史的學術研究,讓中立的學術研究成果反過來檢視持有個別政治立場的史料與史論,建立新的“我們都是外省人”、“我們也都是台灣人”族群論述更有其必要。

  過去民進黨之所以能夠崛起,靠的是“民主”、“清廉”和“本土”三張牌,如今前面兩張牌經歷貪腐、弊案一連串地侵蝕後,民進黨至今還是無法與票房毒藥切割乾淨。可以預見,未來的選戰中,“本土”還是民進黨唯一的王牌。為了能夠勝選,民進黨長期操弄族群意識,只要是反對民進黨的,都會被貼上“外省人”、“外來政權”、“中國仔”的標籤加以抹紅、排斥。但是,民進黨將“本土”定義成為“反中國”,除了會讓台灣在政治上“鎖國”之外,也會讓自己在合法性基礎上限縮在“福佬人(閩南人)沙文主義”中,用政治語言切割彼此的自然聯繫,無法開拓更寬闊的不同時期大陸或其他地區來台移民族群的選票空間。

  生活在台灣的兩千三百多萬人,如果一定要用族群歸類的話應該只有“漢人”與“原住民”兩種;“漢人”與“原住民”彼此之間或各自內部都有一些因為先來後到而產生的問題,我們都應該用平等、尊重的態度來面對,並將之體現在法律和日常生活上的道德中。

  世界進入全球化、數位化的時代,族群的分類意識已經從“血統”、“地緣”、“階級”、“傳承”等傳統歸類的概念中弱化,並快速轉化為無疆界議題之協調、聯繫,普世價值不斷延展,數位落差卻未必能夠與時俱進地縮短,台灣內部南北發展失衡,留農人口高齡化,農地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的整體安排的新土地政策等的落實,這才是台灣所有人正在面臨的共同挑戰,昧於此而反覆“壟斷本土”的政治操弄,終將嚴重傷害台灣。(作者 蘇嘉宏 台灣.輔英科技大學 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