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把改革開放宣稱為一次“新的偉大革命”,並將這一次偉大革命與前兩次改變社會性質的革命相提並論。任何一次革命都是有對象的。胡錦濤指出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及社會主義革命的對象分別為“君主專制制度”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但沒有具體指明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的對象。那麼,第三次“偉大革命”的對象究竟是什麼呢?
《北京日報》2月10日刊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何偉的文章分析說,很顯然,從革命的性質上看,改革開放這次“偉大革命”與前兩次革命是根本不同的。前兩次革命是社會制度的根本變革,而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其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對此,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的改革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呢?總的目的是要有利於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鞏固黨的領導,有利於在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生產力。”
從目的和功能上看,改革開放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正如小平所指出的,“要發展生產力,就要實行改革和開放的政策。不改革不行,不開放不行”。因此,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不是傳統意義上改朝換代的革命,不是要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更改社會主義旗幟,而是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從體制上來講,這次革命的對象是要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阻礙現代化實現的經濟社會體制,即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代替計劃經濟體制。對於這一點,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摘自: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