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垃圾威脅航天器安全。 |
2月11日,在距地球約800千米高度的太空軌道上,美國商用通信衛星“銥-33”與俄羅斯廢棄的軍用衛星“宇宙-2251”相撞,這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發生的在軌衛星相撞事件。兩顆衛星相撞爆炸產生了大量的空間碎片。極有可能對其它在軌衛星造成危險。從而使早已存在的太空垃圾威脅航天器安全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太空垃圾地球造
自1957年10月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算起,全球共進行了5700多次發射,先後將數萬噸人造物體送入太空,人類在享受利用太空所帶來的種種便利的同時,也將地球的近地空間變成一個巨大的垃圾場,從廢棄的運載火箭部件、衛星的碎片到宇航員遺失的工具等,應有盡有,其總重量估計已經超過了3000噸,而且目前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
太空垃圾最大來源是滯留在軌道上的火箭殘骸,這類殘骸占太空垃圾總數的99%以上。在把衛星送入軌道的過程中,運載火箭的箭體會分級脫離,第一、二級會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很快返回地面,而第三級在把航天器送入預定軌道後,則可能與分離時產生的諸如爆破螺栓、彈射彈簧等小物品一起長久地漂浮在太空。
火箭箭體的殘骸形體較大,監測相對容易,因而可以防患於未然。但問題在於,它們自身也有可能在太空中相撞、爆裂或解體,生產出上百萬的碎片“後代”,造成更大麻煩。因此,人類對它們的監測一刻也沒有放鬆。據統計,從2001年6起,研究人員已經觀測到500多次的相撞、爆裂事件。在歷史上的太空相撞事件中,“犯罪記錄”最突出的是“阿麗亞娜”火箭殘骸。1986年,“阿麗亞娜”火箭進入軌道之後不久便發生爆炸,釋放出564塊10厘米大小的殘骸和2300塊小碎片。後來這些殘骸和小碎片在繞地球軌道飛行的過程中,先後導致兩顆日本通信衛星和一顆法國衛星“命喪黃泉”。
廢棄的航天器也是太空垃圾的重要來源之一。人類已將大約6000餘顆航天器送入太空,而目前仍正常工作的只有800餘顆。雖然大部分航天器會在大氣阻力的作用下,墜入大氣層而燒毀。然而,軌道較高的航天器在達到工作壽命後,便失去控制,在太空中漫無目的四處游蕩,此次衛星相撞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俄羅斯廢棄長達10多年的衛星造成的。這些廢棄的航天器還可能因相撞、結構老化、燃料箱破裂等原因而發生爆炸、解體,從而產生更多的碎片。航天器產生太空垃圾也可能是人為採取的行動造成的,例如美國和蘇聯在20世紀70、80年代進行了10多次太空武器實驗,摧毀了數十顆靶星,產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
此外,宇航員在太空工作時,也會拋棄或不小心丟失一些東西而產生太空垃圾。1965年,“雙子星座4號”飛船的宇航員埃德.懷特進行太空行走時,就丟失了一只手套。目前,宇航員已被禁止在太空中拋棄固體物品。
高速運行威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