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28日電/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說,依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的預測,台灣今年經濟衰退幅度將達2.97%的歷年之最,從生產、外貿、商業直到就業市場無一不疲困,面對此一危機,“內閣”迄今所提振興策略已不下20項。執政當局急切扭轉困局的用心可以理解,但馬政府也應認知,此刻所最該為者,是快馬加鞭的執行1,507億元(台幣,下同)的擴大內需方案,而不是焚膏繼晷的再提新計畫。
因應這一波全球金融風暴,政府除了七度降息、放任新台幣貶值外,自去年5月起,一連提出583億元的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計畫、振興房市方案、立即上工計畫、促進就業方案、充電加值計畫、發放消費券,還有近日即將在“立院”審查的1,507億元擴大公共建設預算,這些林林總總的振興計畫約有26項,規模之大,預算之多,幾已達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極限。
社論指,馬政府近八個月為展現苦民所苦的仁者風範,每逢景氣指標逆轉,輿論四起,旋即星夜加班,端出新菜以撫慰各方,迄今政府所推的振興方案之多,早已創下空前紀錄。惟這些方案執行八個多月以來,對景氣的提振效果微乎其微。振興方案未能奏效,其原因不在於方案規模不夠大,而在執行力不夠強。許多計畫獲“立院”通過後,僅發包便需數月至半年之久,景氣疲困急如星火,但執行力卻慢如牛車,如此刺激景氣焉能有效?
就以去年5月底“劉內閣”提出的583億元“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來說,“行政院”主計處於8月估計這項計畫可讓下半年經濟成長率提升0.66個百分點,據此預測第3、4季經濟成長率分別達到3.04%、3.75%。“行政院”雖再三保證583億元一定在去年底前執行完畢,但迄去年底連發包作業都未全數完成,更遑論執行了,是以去年第4季經濟創下-8.36%的大衰退,與原預測3.75%差逾12個百分點,這一超乎預期的衰退雖與國際景氣息息相關,不可盡責於“內閣”,但振興方案未能及時執行,實難辭其咎。
社論表示,政府公共建設執行效率不彰,由來已久,不論是1998年因應亞洲金融風暴的1000億元擴大內需方案、2001年夏因應網路泡沫所列的“八一○○擴大內需方案”,或是2002年底因應失業情勢惡化所編的584億元擴大公共建設計畫,預算雖編了不少,但這股經濟寒冬裡的暖流往往得拖延個一年半載才能進入經濟體系,待建設啟動,有時景氣已重創難解;有時已進入復甦期,從而資金的挹注非但不是雪中送炭,反倒是火上加油,大大加劇景氣的波動。日前“劉揆”視察宜蘭得子口溪時赫然發現此溪迄今尚未完工,民眾嘲諷這工程不是牛步化,而是龜步化。若今天依舊以這樣的執行力來推動1,507億元的擴大公共建設計畫,如何能解全民於倒懸之中?
許多人認為美國總統胡佛於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中毫無作為,但根據美國經濟史料,這些論述與事實有些出入。胡佛雖服膺古典經濟學派的自由放任哲學,但眼見情勢逆轉,任內也成立了“緊急就業委員會”、設置“失業救濟局”、提出“復興金融公司計畫”,更在科羅拉多河興建胡佛水壩。大體而言,今天我們所採取的振興方案,胡佛當年也都有類似的規劃。但何以胡佛仍難挽頹勢,甚至振興方案執行2年後,在1932年還出現-13.0%的空前大衰退?
社論指,歷史學者的評論是:“胡佛常用自己的一隻手,去回收另一隻手所給予的東西。”由此可知,胡佛政府的最大問題不在於振興方案的內容,而在執行力的不足、決心的不足。持平而論,羅斯福於1933年所推動的新政與胡佛早先的振興方案,並無太大差異。羅斯福規劃田納西河谷開發計畫(TVA),胡佛也在科羅拉多河興建胡佛水壩;羅斯福有“聯邦緊急救濟廳”,胡佛也設有“失業救濟局”;羅斯福設“全國產業復興局”,胡佛也照樣有“復興金融公司”。但由於兩人執行力與決心的差異,終致歷史評價有著霄壤之別。
今天馬政府的振興方案已屬空前,接下來的要務不是再提一些不切實際的方案及口號,而是建立確實透明的管考機制,由內閣通力解決執行上的困境,果能如此,經濟始有振衰起敝的機會。殷鑑不遠,歷史究竟會將“馬英九”定位為羅斯福型或與胡佛型人物,就看馬政府在關鍵時刻的關鍵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