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意大利華人的困惑:“唐人街”成“煩人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4 09:57:13  


  中評社香港3月4日電/意大利《歐洲華人報》3月4日刊發時評文章說,意大利的華人在近兩年中不停的遭遇波折,“唐人街”三個字仿佛變成了噩夢的開始。其實,所有事情的起源歸根到底還是一個“融入”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應該是雙方而非單方面努力。“溝通造就和諧,和諧造就發展”,希望意大利的“唐人街”不再成為“煩人街”。

  文章如下:

  唐人街,幾乎遍布於世界上的各個角落。國人曾自我調侃說:“只要有陽光照耀到的地方,就會有CHINATOWN的存在。”

  各國政府對於各地的唐人街均有自己的的政策和管理手段。面對艱難的海外生存,國人充分發揮自身的“野草精神”,在繁榮自身事業的同時也贏得了不少外國友人的贊譽。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唐人街而言,意大利的華人在近兩年中卻不停的遭遇波折,“唐人街”三個字仿佛變成了噩夢的開始。

  意大利民族是一個很浪漫很休閑的民族,他們崇尚自由和民主。所以對於中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狂熱的工作態度極不理解。周日和法定節日對於大多的中國商家而言,正是做生意的好時機,但是意大利人卻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假日即需全民休息,在自身不願意開張營業的前提下,要求在意華人也不得開門,否則會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生意,這樣不公平。結局就是意大利各地市政府應居民要求頒布法令條文,“勒令”華商必須休息。

  意大利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保守作為基本個性之一仍在延續。就在幾年前,就曾經有羅馬官員公開在媒體上發布言論表示不接受唐人街在羅馬出現。即便華人的存在大大推進了意大利經濟的發展,他們仍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表達自己的不甘。2007年的米蘭“小推車”事件變成了一個導火索,使意大利地方政策與在意華人之間積壓多年的矛盾瞬間爆發。於是,改革整頓成為唯一應對的辦法。但是,如何改呢?

  米蘭市政府決定把“華人區改造步行街計劃”進行到底。理念上講,若按照米蘭大教堂附近模式改造成精品休閑一條街也并無爭議之處,批發市場搬遷郊區集中貿易也可圈可點。唯一的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是:米蘭大教堂商業區聞名遐邇,既是世界著名游覽區也是世界著名購物區,大量游客慕名而來,步行街永遠人潮湧動。而米蘭華人區除了在米蘭和華人圈內小有名氣外,很少有人知曉。若想把此處打出名聲,則一切都需從頭做起,任重而道遠。

  羅馬的埃斯奎利諾是一座以華人區聞名的小城,近日此市政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新規定,內容為此地區將不可以再開辦服裝、服飾、鞋類、皮制品、非貴重首飾等的銷售和生產企業,也禁止相關行業企業遷移至該區。消息傳出,對於生活在此的華商不啻為驚天霹靂。華商在此處的主要貿易大多都涉及以上內容。此規定無疑像是直接給華商們發下一張“紅牌”,讓人心灰意冷,只能“下場休息”。

  其實在羅馬,華人群體在移民總數中所占比率遠遠低於羅馬尼亞,波蘭等國家,但是卻相對富裕,很容易招人矚目。膚色不同的外來民族在別人國家賺大錢的後果常常是招來當地人的不滿,於是便會衍生無端之禍。

  當今的中國在世界上仍然是屬於第三世界國家,人均GDP世界排名只有104位,所以意大利政府對於在意華商均有免稅等扶貧政策。可是顯然大多意大利人只看到了中國的總GDP水平,認為一個已經在經濟實力上“趕超”德國的國家怎麼可能還需要支援。思想上的公平天秤一旦失衡,敵視情緒便會滋生。於是抗議,申訴,游行等等舉措使得政府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應民意改造唐人街,限制華商經營。

  其實,所有事情的起源歸根到底還是一個“融入”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應該是雙方而非單方面努力。華人屬於外來移民,盡力融入異國生活實屬義務。但是作為本國人來說,既然不能閉關鎖國,那麼轉換思想接受“融入”也謂責任。而意大利政府也應轉變策略,從兩方入手,在改造華人生存空間的同時,也應著手加強中意文化生活的交流,使意大利人多了解中國和中國人。“溝通造就和諧,和諧造就發展”,希望在亞平寧半島上生活的華人們的“困惑“能盡早解決,“唐人街”不再成為“煩人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