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經濟協議 馬與胡二人各做何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5 00:37:12  


胡錦濤準備好了,馬英九仍未展現勇氣與決心。
  中評社香港3月5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促成簽署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是馬英九競選時提出的重要政見,沒有料到的是,當其開始著手推動的時候,卻引發了台灣政治大風暴,導致馬英九政府陷入了輿論困境,左右為難,甚至把原來的英文名詞CECA改變為ECFA。但是,我們要指出,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仍然糾纏難解,如果馬英九沒有足夠的勇氣,改了名字的ECFA也是落實不下去的。然而,大陸不存在任何問題,胡錦濤的支持態度是明朗的。

  回顧整個過程,可以得知,CECA的起源在於連戰。2005年訪問大陸,連戰與胡錦濤達成的和平五項願景中,其中第三項即是:“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當然,這個合作機制的形態、名稱當時都沒有定,但意向是很明確的。馬英九在競選的時候,接受了連戰的主張,但做出了修改,提出了在WTO架構下,推動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全面經濟合作協定”(CECA)的政見。兩岸簽定CECA只是其中一項、不是唯一一項。

  當時可能就是說說而已,沒有深入地去研究,但是,執政之後,馬英九團隊發現了重大問題,非與大陸先簽定CECA不可,此事不可以擱置,十分緊迫。客觀地說,馬英九發現了CECA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然性:

  第一,如果不抓緊時機促成兩岸商談乃至簽訂CECA,台灣經濟將面臨重大的威脅,特備是支柱產業將面臨沒頂之災。馬英九這樣闡述自己的認識:雙邊自由貿易的協議有排他性,大陸明年要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稅率可能降到零,台灣會先受影響的是石化、電子零件、紡織與工具機,銷到大陸立刻要面對6.5%的關稅,那台商就會改到大陸投資,工廠就會遷廠,這樣子估計會失去11.4萬的就業機會。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NP)會下降一個百分點,這情況十分嚴重,很多生產業生死交關,不能開這個玩笑。

  第二,如果不利用CECA這座橋梁,台灣拓展國際經濟空間的能力就被困死,而台灣的國際政治空間也不可能得到改善。馬英九這樣認為:現在WTO登記的已有230個協議,但台灣外交孤立,最為吃虧,要做生意可以,但要簽約卻是困難重重,尤其現在台灣所簽的5個約,都是有“邦誼”的中南美洲國家。但這5個約,總貿易量加起來不到台灣的1%,因此對台灣總體貿易幫助不大。台灣真正要簽的,是與台灣貿易量大的地區,即美國、日本、大陸以及東南亞,但現在都卡住了,美國短期內不簽、日韓、東南亞都在看大陸的態度。

  大陸對馬英九的心思非常了解,早有判斷。如果按照過去的基本情況和常規思維,大陸根本不會輕易答應台灣的什麼CECA提議。所以,當“胡六點”明確回應馬英九,非常清楚表示大陸願意談的時候,很多人都有些吃驚。

  胡錦濤新的基本思路又是什麼?為什麼要打破原有政策來支持兩岸商談CECA?其實,胡錦濤在“胡六點”中已經有明確的答覆了。支持與台灣商談及簽訂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體現了胡錦濤對台政策的新思路、新思維。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