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省道:“我們負責產品生產過程的監督,但風險評估和預警做得不够——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哪些東西會發生問題,把握不到位;在原料的把關上,我們也有疏漏的地方……這付出了沉痛代價。”
他表示,三鹿奶粉出現問題後,質檢總局當天下午就派調查組去了石家莊,晚上回來後就有了結果。第二天,開始統一檢查,一共篩查了1000多家企業,其中800多家生產嬰幼兒奶粉。最後,根據國務院要求,將所有檢測出三聚氰胺的22家企業不管大小全部公之於眾。2008年9月14日後,三聚氰胺成了必檢項目。
但他說,在此之前,國家質檢總局確實不知道奶粉中摻雜三聚氰胺。
劉應明不相信,他插話道:“長期與乳業打交道,氮含量高不等於營養高,我覺得你們應該早知道行業里面的情況。”
王志珍院士也插話問支樹平,“三聚氰胺有危害你們知道吧?”
支樹平說,以前牛奶里加東西,質檢總局是知道的,比如加水,導致出現了阜陽大頭娃娃事件;也知道有些奶製品確實會被不法分子加各種東西,但確實不知道加的是三聚氰胺。
他介紹說,質檢部門檢測牛奶,往往是感官檢測和理化檢測。檢測項目中,包括重金屬、藥殘農殘、微生物,以及某種可能的細菌,“如果有人說某種東西會引起健康隱患,我們會加入一些新的檢測項目,認識到了危害就檢查。”
他表示,在這個事件中,雖然質檢部門不能推脫責任,但也不能承擔無限責任——牛奶的生產,涉及多個部門,實行分段監管:奶農奶站由農業部門監管;到工廠里面,由質檢總局監管;進入市場,是工商總局管;到了餐桌上,由衛生部管。“以前質檢總局不管生產加工,2005年大頭娃娃出來後,生產加工監管給了質檢總局。這麼幾年的時間,仍處在銜接穩定的過程中。”
在支樹平看來,三鹿事件雖然過去一段時間了,但暴露出來的社會誠信問題、檢測標準的缺失問題、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職責明確問題,仍然值得認真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