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15日電/苗栗縣第一選區“立委”補選的結果,由無黨籍的竹南鎮長康世儒,以一千六百票的差距,擊敗了國民黨提名、“代夫出征”的前“立委”李乙廷的妻子陳鑾英。
聯合報今天刊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業立的文章,指出這個選舉結果,好像有點意外,又不太令人意外。
二○○七年在國民黨“立委”提名黨內初選時,農會系統出身的李乙廷與康世儒在爭取黨內提名時,本來就是第一選區中國民黨內兩股旗鼓相當的山頭勢力。後來康世儒雖因擲筊落敗而痛失提名,但他在第一選區擁有的政治實力仍不容小覷。
此次康世儒改以無黨籍身分出馬,以竹南鎮長任內不惡的政績為後盾,加上民進黨未推出人馬參選,一舉擊敗了擁有黨部系統、農會系統、縣長力挺“三合一”加持的陳鑾英,也算是李乙廷、康世儒延續二○○七年黨內“立委”對決以來的“第二部曲”。
由於民進黨此次並未推出人馬參選,在此次“立委”補選中,政黨對決的氣氛並不濃厚,反倒像是兩股地方勢力的對決,亦像是劉政鴻縣長年底競選連任提前練兵的前哨戰。
康世儒選舉策略主打他的鎮長政績、行政能力,以期和對手做出區隔,並希望能吸引中間選民與淺綠選民的認同。而四成二的低投票率,亦可顯示藍綠政黨組織動員系統並未發揮應有的實力,康世儒單靠竹南鎮就大贏一萬三千多票,而國民黨的選票卻在短短一年間流失近兩萬五千票。然而無論如何,此次選舉的結果,是國民黨自二○○八年兩次勝選以來,其正式提名的候選人在自家“地盤”(國民黨李乙廷一年前在此選區大贏對手百分之十六)中的首度落敗,其所顯示的意義及其後續效應仍然值得注意。
首先,國民黨在未來縣市長及“立委”的提名及輔選的作法上應有新的思維,不宜再迷信傳統那一套動員模式或“代夫出征”等老舊戲碼,不要總以為選民只是一群被動員投票的工具,否則即使鐵票區也可能會生鏽。
其次,這一次國民黨在苗栗的失利,是否會對於兩周後台北市大安區的“立委”補選,乃至於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包括劉政鴻本人)造成骨牌效應?也值得進一步的觀察。雖然苗栗的經驗未必能複製到其他選區上,但至少能鼓舞其他政黨及候選人的士氣,在選舉的氣勢上也會有所消長。
對於部分選民而言,也許會重新燃起他們心中“給國民黨一個教訓”的火苗,直接影響其投票行為。當然對於國民黨而言,苗栗補選的失利,或許也會提早激起其危機意識,而不敢輕忽即將到來的其他選舉。
一葉未必知秋,但國民黨在苗栗縣的落敗,對該黨而言至少是一項警訊,對於該黨的氣勢及士氣也必然會有所打擊。這次的選舉結果,也再度印證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老話。面對選民,任何政黨都沒有驕傲的權力,否則跌破眼鏡的選舉結果,在台灣永遠不會是最後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