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海外“流亡藏人”調查 各地共有14個駐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7 10:28:35  


 
  “難民”身份

  “爸爸媽媽都在家裏,我出國這麼多年都不能回國去看看他們,只能偶爾打一打電話,真想回去看看家人。”說這話的藏族青年畢業於蘭州西北民族學院,1999年來到達蘭薩拉。他告訴記者,有少數老資格的“流亡藏人”看不起新來的藏人,覺得他們粗魯、缺乏教養,受漢人影響太深。

  另一名藏人則告訴記者,他從國內四川藏區來到達蘭薩拉已經10多年了,但始終沒有結婚成家,因為“我的心還是在家鄉”。

  到目前為止,在印度的“流亡藏人”近11萬。據了解,他們生活得並不如意。1959年跟著達賴到印度的很多西藏人,都因為不適應印度的氣候等原因很快死去,倖存下來的人也被印度政府徵發到偏遠的山區修路。當時普遍的營養不良和傳染病,奪取了很多在修路藏人的生命。而這些藏人在印度出生的子女,現在依然屬於“難民”,這樣的身份意味著他們在生活中需要面對許多的困難。

  一名在這裡出生的年輕藏人告訴記者,由於這裡的就業機會很少,很多年輕人都離開這裡,到其他國家尋找發展機會,而留在這裡生活的藏人則會從傳統藏族文化中尋找生活的意義。每到傍晚,老老少少的藏人圍坐在寺院,僧侶發出嗡嗡的頌經聲,佛教寺院裏十分安靜,裏面開有各種佛學學習班。

  發“西藏財”

  一走進達蘭薩拉,人們就可以在崎嶇不平的窄巷裏看到身穿傳統藏袍的老婦和髮式新潮的年輕人擦肩而過。而街邊的小攤上,到處可見印有“藏獨”旗幟或者“藏獨”字樣的T恤衫。

  因為在達蘭薩拉能近距離接觸藏族文化,這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他們當中有短期度假的印度家庭,有西方國家的佛教徒,也有尋找生活意義的人,甚至還有好萊塢明星。作為國際旅遊熱點地區的達蘭薩拉,狹小街道兩旁佈滿了網吧、酒吧、夜總會、餐館。單單旅遊,每年就為這個小鎮的居民帶來可觀的收入。

  一家旅遊紀念品商店的印度老闆表示:“每天光顧我商店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很多來自發達國家的遊客出手大方,因此我也算發了‘西藏財’。”

  低調的“難民中心”

  達蘭薩拉有一座帶有綠色鐵窗的建築,相對於周圍五光十色的旅遊紀念品商店、網吧和酒店,它顯得格外低調。這裡是“西藏流亡政府”設立的“難民接待中心”,專門接待那些剛剛從國內來到達蘭薩拉的藏人。

  一名從國內來到達蘭薩拉的藏人透露,他花了5000多元人民幣,才託人帶他走小路穿越喜馬拉雅山進入尼泊爾,再輾轉來到這裡。這名藏人說,他聽說有的藏人在徒步翻越喜馬拉雅山時,由於腳趾被凍壞甚至需要把腳趾切掉。

  “ 流亡政府”和一些西方“非政府組織”對從國內來到達蘭薩拉的藏人,會做一些安置:6歲以下、沒有父母陪伴的小孩,將送到“流亡政府”的孤兒院中撫養;6歲到17歲的孩子,會送到“流亡政府”設立的兒童村,並按不同年齡分至兒童村學校中不同的年級讀書;18歲以上的青年,也會送到“流亡政府”設立的“成人學校”裏學習;老年人則有“流亡政府”的老人院接收。而所有的費用,都由“流亡政府”負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