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蔡英文投書:要統要獨,我們自己選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2 10:11:07  


  中評社台北3月22日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在中國時報投書,題為“以新本土觀捍衛台灣”。主要內容如下:

  在一場紀念雷震先生的研討會上,與會學者與社會運動者擔心民進黨是否有改革的意圖?我必須承認,輿論或者社會上,對於民進黨是有些刻板印象。我個人的背景和許多人心中的黨主席該有的色彩,似乎不完全同調。然而,多數的民進黨員選擇我擔任黨主席,就是期待民進黨失敗後再起的過程,可以有所不同。 

  有些人以為民進黨一旦在野,就會為反對而反對。然而,政治上的制衡,只是在野黨的角色之一。作為在野黨,民進黨還有更深一層的責任。 

  第一,必須有承擔守護“國家”的責任。民進黨是有執政經驗的反對黨,過去十個月似乎證明,我們比國民黨還有治理能力。民進黨不僅是反對者,也是政治上的競爭者。我們必須承擔守護並發展這個“國家”的責任。 

  第二,必須堅持理想性。許多人說,二○○○年以前的民進黨跟國民黨很不一樣,但執政後就世俗化了,跟國民黨越來越像。我認為,民進黨跟國民黨的區隔就在理想性。我們不僅治理能力要比國民黨好,更要堅持理想性。我們的“國家”現代化還不夠,雖然有很漂亮的101大樓,有很好的硬體工程,但是社會的、民主的、甚至經濟的基礎工程,都尚未完成。民進黨必須有理想性與使命感,承擔起建構社會民主基礎工程的重責大任。 

  第三,必須以包容性擴大社會基礎。要實現理想,必須有足夠的能量,也就是政治實力。二○○○年之後,很多人覺得他們已經把“國家”交給民進黨,民進黨有行政權力,就必須實踐他們的理想。但我們必須承認,在政治實力上,民進黨還很薄弱。在“立法院”我們是少數黨,必須時時面對少數執政的困境。 

  二○○○年我們是因為國民黨分裂才當選,二○○四年我們是耗費了所有的力量,甚至是預支了將來才當選。為什麼說是預支將來?因為民進黨做出過多的承諾與過度的妥協,以致在二○○四年後,我們必須一點一滴償還這些負債。我們必須承認,民進黨八年執政,政治實力其實無法完全實現理想。 

  如何擴大社會支持基礎,是民進黨最大的挑戰。我們執政時,自知政治實力不足,必須努力累積,卻走錯了方向。我們用政治對抗的方式來凝聚支持的力量。完全對抗,在反對運動初期是有正當性的,因為當時的威權政權拒絕民主、也沒有民意基礎,對抗能夠得到社會的同情。但是當民進黨已經執政,台灣民主雛型成形後,台灣主體性已經是大家共識時,對抗就必須向包容轉化。台灣是個移民社會,移民社會最需要以包容來體現多元。如果繼續以對抗來凝聚政治實力,就會不容易擴大支持。政治實力來自於選票;我認為,選票來自政黨的包容性。在單一選區制下,這點尤其重要。 

  未來的民進黨必須體現移民社會與民主社會的多元性,讓這個社會更活潑。民進黨最核心的本土價值,也必須重新詮釋。過去很多人把本土作各種簡化,但只要將這個概念稍微擴張,本土可以成為“主權”的重置。本土也好,“主權”也好,我們今天必須誠實的講,過去在政治攻防中,尤其在選舉過程中,有些人有意無意的(我相信是無意的)把“本土”窄化成一種排他性的觀念。這種窄化的本土詮釋忽視了移民社會最需要的包容,跟我們團結成為生命共同體的需要是矛盾的。 

  台灣主體意識已經成為這個社會的共識。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自信,可以把“本土”重新詮釋為一個包容性的觀念,讓這個社會所有的新舊移民不分族群都能共享“本土”。包容性的本土觀可以跟“主權”連結。我們是生命共同體,這個生命共同體的“主權”是我們自己的。要統要獨,必須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重點不在選什麼,重點在,選擇權是我們自己的。 

  面對愈來愈複雜的兩岸情勢,必須以新的本土觀來凝聚台灣,才能夠捍衛我們的“主權”、民主、自由,與生活方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