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北亞形勢晴雨錶 中朝邊境成外國記者冒險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3 10:58:34  


 
  香港《大公報》2008年11月16日的報道透過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一家廢品收購站的情況,認為“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朝鮮和中國的邊境貿易越來越少,但走私現象仍絡繹不絕,而主要物品是朝鮮百姓以銅鐵換中國的糧食。”然而,記者注意到該報道被美國一家軍事網站轉載後,竟然變成“憤怒的朝鮮民眾砸毀領導人的銅塑像,而這只為到中國來換取糧食”。

  駐守在吉林集安的一位邊防官員介紹說,在該口岸登記的記者每年至少有一百多名,而境外記者佔了七八成,尤其是來自日本和韓國的記者居多。對於假扮旅遊者等身份的境外記者,就很難統計了。該官員還透露,在邊境地區非法逗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1996年美籍韓裔青年埃文·恒基克穿越鴨綠江進入朝鮮後遭到扣留,當時作為美國總統克林頓派特使訪與朝鮮進行了協商,才使恒基克獲得釋放。

  捕風捉影編織朝鮮新聞

  境外媒體為什麼熱衷在中朝邊境地區蒐集新聞?經常為日本多家新聞媒體撰稿的佐藤介紹說,“日本與朝鮮民間交往不多,媒體很難拿到關於朝鮮本土的第一手資訊,而在開放的中國邊境去尋找有關朝鮮的新聞是最好的選擇。”

  一些日本媒體正是通過鴨綠江畔所獲取的蛛絲馬跡,加上推理和想像編織成一條條朝鮮新聞。2008年10月,日本《讀賣新聞》、《產經新聞》以及擅長登載小道消息的《日刊富士》等媒體大肆炒作“從中國方面的跡象來看,10月20日朝鮮將發佈重要聲明”、“朝鮮將禁止外國人入境,將出現重大變革”。然而事實證明,這些報道純屬子虛烏有。韓國《中央日報》去年10月21日曾發表評論文章譴責日本右翼媒體炒作朝鮮政局“簡直是瘋狂至極”。

  “很多國外媒體對中朝邊境的報道都是捕風捉影,有些新聞報道我們看後都很吃驚,沿江公路上的一起普通車禍,很容易被他們報道成槍擊案。中國的乞丐也經常搖身一變成為所謂的朝鮮逃跑者。”通化師範學院的華老師說,他因為熟悉掌握中文、英語和朝鮮語三門語言,所以經常被邀請為一些外國記者做翻譯,但他發現這些媒體經常“曝烏龍”之後,他再也不願幫助他們做任何採訪了。

  對此,佐藤峻彥則認為在鴨綠江畔尋找關於朝鮮的新聞來源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國和朝鮮有著特殊的友好關係,鴨綠江對面朝鮮的貿易、邊界警戒情況就是東北亞形勢的晴雨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