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3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刊載評論員富權的文章說,國民黨和民進黨都分別已公佈二波年底縣市長的被提名人人選,但仍有部份“喬不定”的縣市長被提名人人選在黨內“討價還價”之中。其中,又以“一級戰區”台北縣為甚。
本來,國民黨籍的縣長周錫瑋具有現任優勢,應在第一波名單中就予以公佈。但由於他的政績不彰,民意支持度甚低,黨內一些有志者早就立意“彼可取而代之”,弄到國民黨遲疑不決。尤其是陳水扁欽點在任縣長時政績不賴的蘇貞昌“回鍋”參選後,立場偏藍的《中國時報》等媒體“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式的民調顯示,如是由蘇貞昌對撼周錫瑋,周將以二十六個百分點的差距狂敗。盡管蘇貞昌曾為志在“二零一二”而有所猶疑,但在黨內力拱之下,近日似是已有所鬆動,將黨的利益擺在個人政治生涯規劃之上。因此,國民黨不敢輕怠,要等到民進黨公佈提名人選後,才決定自己的台北縣長參選人。而在民進黨方面,同樣也是要待到國民黨“亮劍”後,才決定“揮戈”。
文章說,正在國民黨彌漫著一片悲觀情緒,而民進黨卻已做著攻下“天下第一大縣”,因而促發再次實現“地方包圍中央”春秋大夢之際,已經宣佈“淡出政壇”,並也確是已經沉寂了兩年多的宋楚瑜,這幾天卻突然又佔據了媒體的主要版面。先是藉著媽祖娘娘誕辰即將到來,台中縣大甲鎮瀾宮媽祖出發進香遶境之際,寫信給黨籍“立委”及政壇好友,謂自己在睡夢中受媽祖託夢,願散金身以濟黎民、解圍貧童,因而受到啟發,各界有錢人與其出巨資幫媽姐興建“媽祖文化園區”,不如挪一部分出來救助弱勢族群,替媽祖廣種福田才對。然後政壇上就有傳言,謂國民黨中央擔心周錫瑋支持度持續低迷,將考慮找高知名度的政治明星來與蘇貞昌一較高下。最近有意拔劍再起的宋楚瑜,就是一位能夠一拼的好手。
這則傳言,究竟是國民黨中央在施放試探氣球,還是宋楚瑜的“出山預言”?現在尚無更多的資料可供分析研判。不過,從國、親兩黨的政治生態看,後者的可能性較大。而且,這則傳言與宋楚瑜關於“媽祖託夢”的信函,是互為配套,亦即宋楚瑜要借助媽祖“普渡天下眾生”的特質,暗示他是得到媽祖託夢,才要“出山”濟救台北縣民以至是台灣島民,以防止民進黨復辟再次禍島殃民。而宋楚瑜之所以要拿媽祖來打掩護,是因為他畢竟曾公開宣佈過“退出政壇”。如果直接宣佈將參選台北縣長,等於是食言失信。但如果是受媽祖“感召”,那是他自己將黎民蒼生擺在個人榮辱之上。而且,更因媽祖信仰是台灣地區的主要信仰,全島大部分民眾對之頂禮膜拜,宋楚瑜以“媽祖感召”作為自己“出山”的說詞,就充滿了正當性。
文章謂,撇開宋楚瑜是否食言失信不談,宋楚瑜倘代表藍軍迎戰蘇貞昌,確是“有得揮”。這連蘇系幕僚也不得不承認,“宋楚瑜的吸票能力不可小覷”,民進黨台北縣黨部主委吳秉叡也表示,“不能完全輕視他的影響力”。實際上,宋楚瑜要選台北縣長,不但具有正當性,因為他自九歲那年跟隨父親錢達將軍從大陸撤到台灣之後,就一直住在台北縣中永和,他的姐姐就在新店溪戲水溺亡。此後六十年來,他一直住在台北縣,現在的戶籍就在台北縣林口鄉。這比謝長廷之為了爭奪市長權位而“空降”高雄市,蘇貞昌在競選屏東縣長失利後“空降”台北縣,要正當得多。而且,宋楚瑜在台北縣,也擁有堅實的群眾基礎。二零零零年的“總統”選舉,宋楚瑜在台北縣拿下了八十一萬二千八百二十一張選票,得票率為百分之四十點二六,比“陳呂配”的百分之三十六點七三,“連蕭配”的百分之二十二點三七,要高得多。
至於二零零六年他參選台北市長慘敗,並非是個人魅力消失,而是已經吸取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趙黃相爭,阿扁得利”,及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宋連相爭,阿扁得利”教訓的台北市泛藍選民,包括親民黨人在內,全力支持國民黨提名的郝龍斌,而不得不“棄宋保郝”。如果今次國民黨能以唯勝算考量並顧全大局,謙讓於親民黨提名宋楚瑜,或是再來一次國親合作,共同提名宋楚瑜,蘇貞昌和民進黨恐怕就笑不出聲。
文章說,倘是國民黨以謙讓親民黨的方式並全力為宋楚瑜輔選,這對平衡藍軍中的其中兩大門派--親民黨和新黨將起較大作用。實際上,今次新黨之所以要在台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中堅持提名姚立明,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國民黨要“整碗捧去”,沒有向曾為馬英九競選“總統”拼了老命的兄弟政黨均分勝利果實。因此,國民黨藉著謙讓宋楚瑜,當可平撫這種怨氣。倘是國親兩黨共推宋楚輸,就更有可能會推動國親合併。其實,現任台北縣長周錫瑋,原本就是親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他為了選台北縣長,徵得宋楚瑜同意,重新加入國民黨,而宋楚瑜也曾為他賣力站台輔選。
當然,曾經任過台灣省長,也曾先後選過“總統”、“副總統”的宋楚瑜,回頭去降級選台北縣長,似是把自己“做小”了。但政治家是以天下為大任,能屈能伸。台北縣長選舉這一役,關係到寶島台灣的政治前途命運,即其政治意義絕對不低於當年他參選並當選了台灣省長。他能在自己政治生涯的最後一段時光,為捍匡扶台灣政治前途貢獻心力,並在他勤政廉政之下,打破“藍軍管理不好台北縣”的宿命,又何樂而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