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副部長李勇重點介紹了以下情況:一是中國應對危機的宏觀經濟政策及措施;二是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危機;三是中國參與世界銀行貿易融資情況。
李勇表示,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採取了積極負責的態度,把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基本立足點,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形成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主要包括: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實施總額4萬億元的兩年投資計劃,其中中央政府擬新增投資1‧18萬億元,實行結構性減稅,擴大國內需求;大範圍實施調整振興產業規劃,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競爭力;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強科技支撐,增強發展後勁;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城鄉就業,促進社會事業發展。
李勇說,關於積極財政政策,主要有以下五個著力點:一是擴大政府公共投資,大力促進消費需求;二是推進稅費改革,實行結構性減稅;三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四是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關於貨幣政策,中國政府實施的措施包括大頻度降息和增加銀行體系流動性,出臺一系列金融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擴大貸款總量,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三農”、中小企業等方面的金融支持等。
目前,中國政府採取的經濟刺激計劃已取得初步效果,部分經濟指標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剛剛結束的全國人大會議對2009年的經濟工作做出了總體部署,為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發展制訂了新政策。只要措施得當,落實有力,我們對實現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充滿信心。
關於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危機,李勇表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擴散和蔓延,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繼續擴大,G20各國對上述問題普遍表示關注。我們認為,國際社會在應對金融危機時,尤其要關注和儘量減少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造成的損害。為此,G20應重點從以下三方面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危機:(一)關注發展融資問題,推進國際減貧進程。國際社會要儘量減少危機對發展問題的衝擊,加強發展機構的能力建設,保障發展資源,確保千年發展目標落實不受影響。發達國家應儘快實現官方發展援助佔其國民收入0‧7%的承諾目標,不應因危機而減少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應繼續向發展中國家減免債務,開放市場,轉讓技術,共同促進全球的減貧與發展。(二)提高世行等多邊開發銀行的能力,更好地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危機。世行等多邊開發銀行要繼續發揮其促進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的使命,提高資本充足性,增強反週期能力,通過簡化貸款條件、開發實用性強的援助工具,幫助發展中國家更好地應對資本外流、貿易融資受阻等挑戰。(三)繼續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將嚴重挫傷全球經濟復蘇的勢頭,阻礙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的進程。為此,各國應加強協作,共渡時艱,儘可能減少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保持國際貿易的健康穩定發展。我們呼籲G20明確發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信號,敦促各國積極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穩定,共同努力抑制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
關於中國參與世界銀行貿易融資情況,李勇說,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導致貿易融資難度加大,對發展中國家貿易造成了很大影響,部分發展中國家面臨資本外流、貿易融資受阻等嚴峻挑戰。G20應促進貿易融資的合作與協調,推動多邊開發銀行擴大貿易融資規模,加大對發展中國家擴大出口的支持力度。中國積極參與應對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推動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為推動國際金融組織根據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增加融資能力,加大對受危機衝擊嚴重的發展中國家的支持。胡錦濤主席去年11月15日在G20華盛頓峰會發言中明確指出,中國願積極參與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的貿易融資計劃。經過多次技術性磋商,中國已與IFC就購買其私募債券用於貿易融資問題初步達成一致。面對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是負責任的,並與世界各國一道,妥善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在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