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在過去的一年中,部分央企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上栽了跟頭。中國國航去年底的燃油套期保值合約公允價值損失已擴大到68億元;東方航空去年底航油套保影響公允價值損失已達62億元;中國遠洋於12月公布遠期運費協議,在浮虧與實現收益相抵後,合計虧損39.5億元;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去年也分別曝出高額匯兌損失……
上海證券報報道,較早讓資本市場關注到場外金融衍生品危害的大概可算是深南電的對賭事件。深南電2008年10月21日公告稱,該公司早在3月12日與美國高盛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傑潤(新加坡)私營公司簽訂的期權合約。但這一協約潛藏危險。當去年石油價格跌破深南電與高盛的對賭綫之後,深南電似乎必須負擔起數百萬美元的損失,而該公司2008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也不過2800多萬元人民幣而已。雖然其後深南電撕毀條約,但是直至今日雙方最終的談判結果仍不為外人所知。
與深南電相比,一些央企2008年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上交的“學費”就更昂貴了。
國航、東航、上航均因套期保值的目的訂立燃油保值合約。國航披露,合同期間國航有權以約定價格按照事先確定的周期從對手方買入一定數量的燃油;同時,對手方也有權以約定價格按照事先確定的周期向國航賣出一定數量的燃油。國航有權買入燃油的價格遠高於對手方有權賣出燃油的價格。
這一套保的實質是既買入看漲期權又賣出看跌期權,希望以賣出看跌期權的收益來對衝昂貴的買入看漲期權費,同時承擔市場航油價格跌破看跌期權鎖定下限時的賠付風險。
幾家航空公司盤算的是,若燃油上漲,公司以固定價格買入燃油的權利所產生的收益可以補貼經營過程中燃油現貨采購成本的上漲;若燃油價格下跌,公司現貨采購成本的節省可以補貼履行套期保值合約義務按高於現貨價格的約定價格買入燃油的損失。但相關期貨專家指出:“這一複雜的套期保值操作過於追求套利,在油價波動幅度不大時可以獲得較穩定收益,一旦跌幅超過套利區間,就會面臨不可挽回的損失。”
中國遠洋的情況又有所不同,中國遠洋在較高位看多遠期運費協議FFA,結果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BDI在去年第四季度暴跌,導致中國遠洋套保巨額浮虧。
中國遠洋披露,由於全球經濟危機直接導致國際航運市場受到衝擊,在幹散貨運輸業務方面,反映國際幹散貨航運市場即期運價水平的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BDI自去年9月30日的3217點跌至12月12日的764點,而公司所屬幹散貨船公司在這之前買入了一定數量的遠期運費協議FFA。由於市場的急劇變化,運價大幅下跌,FFA產生巨額浮虧。“中國遠洋的虧損是因為他們在FFA高位的時候繼續看多,做錯了方向。”一位業內分析師如此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