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應對金融海嘯,有危亦有機,彭清華認為,身為中國人,大家有信心、有作為,因為中國沒有發生金融危機,雖然中國無可避免地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面對國家發展的新機遇,香港完全可以有作為,香港的年輕人更可以有作為。”他強調,大家要對國家“有信心”,首先是要對新中國成立60年來形成的綜合國力有信心;二是要對經過30年改革開放形成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國家宏觀調控機制有信心;三是要對中國潛力巨大的國內需求有信心。
發展民主是文明進步的方向,但學術界至今對哪一種選舉方式才算真正達致民主仍有各種不同見解。在分享會上,有香港學生問及國家何時才能有美國選總統式的一人一票選主席時,彭清華明確表示,中國一定會發展民主,但中國有自己的民主方式,要由中國國情出發,絕不會照搬美國式的民主。
彭清華說,發展民主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目標,但中國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非美國的政治制度。現在有人用美國民主方式衡量中國的民主,批評中國不是一人一票選領導人,就不算民主,“如果按這樣一個標準的話,在我可以看到的將來,都不會有這種民主;但作為中國人,一定會感受到自己的民主權利正在不斷擴大和增加。”
除了關注國家的民主發展外,有同學十分關心內地社會事件的透明度。彭清華認為,國家在改革發展過程中,不斷發展民主,也不斷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如早前三鹿奶粉問題上,內地媒體的全面揭露,滿足了內地居民對社會問題的知情權,亦顯示了中央政府對食物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
主辦機構昨日特意為同學準備了彭副主任的履歷資料,以作參考。有好奇的同學發現,彭清華首個學位是北大哲學學士,其後又讀了經濟學位,不禁向他請教為何讀了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學位。彭清華透露,讀哲學其實十分偶然,因為當年自己報讀的是經濟專業,但誰知學校把他選派到了哲學系,當了一名哲人。他笑說:“這對我是個誤會。但可能因為我當時參加工作已有幾年,他們覺得我更適合讀哲學,所以也沒有徵求我的意見。”
彭清華讀書的年代剛好碰上了文化大革命,他讀完中學,就“上山下鄉”,到農村去了。“讀大學是粉碎‘四人幫’以後的事了,當時能上大學的機率只有2、3個百分點,要上名牌大學更是千分之一的機率了。”他說,當時能有機會讀大學已很不錯了,所以大學把他選派到哲學系也一樣照唸。不過,彭清華大學畢業後,卻沒有忘記自己的經濟興趣,“當時國家剛開始進行改革開放,要求發展經濟,我認為,如果對經濟不了解,就很難開展工作,所以我在工作後就再讀了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