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2日電/“廿國集團(G20)”峰會二日登場,與會各國領袖一日已陸續抵達倫敦,展開各式雙邊晤面與會商。而一場暗潮洶湧的國際新勢力角逐戰,也悄然揭幕。
中國時報報道,英國首相布朗一日上午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晤面後表示,“我們距離改革重建全球金融體系,只有數小時的時間。”他保證,這次峰會不會只是紙上談兵。
奧巴馬則表示,他此次不只是出席,也是來傾聽(各方意見)的。他承認,美國對這次全球金融風暴要負起相當責任,但他來倫敦,不是為了確認到底誰是罪魁禍首,而是來解決問題的。
布朗的樂觀,奧巴馬的誠實,令在場媒體大感意外。這兩位領袖表現的信心和輕鬆態度,令人對這次峰會將達成的成果和對未來的影響,更覺難以預測。
倫敦“廿國集團”會議的主題,其實非常清楚,只有兩大目標。一為復甦全球經濟,另一為建立一個更強大的世界金融體系。
但是,達到這兩大目標,該如何做?新的世界金融體系要壯大到什麼程度,歐美間的分歧仍深。
更重要的是,各國都了解,此次全球金融危機,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的一次危機。需要整合的不僅是經濟,國際政治的勢力版圖,也可能因而重整。
主導全球政經半世紀的英美特殊盟友關係,此刻因此更加緊密;代表歐洲老勢力的德法,此刻益發堅持不讓步;政經實力升起的新中國,伺機爭取更高的國際地位;感受邊緣化的俄羅斯,此刻則尋求增進其在後冷戰時期逐漸消落的影響力。
從一九九○年代開始,已經歷了十五年經濟陣痛的日本,似乎是最好的建言者之一,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疾呼刺激經濟在此刻的重要性。可惜,此刻聽到日本喊話的人,卻不太多。
中國、美國和歐洲,顯然是這次倫敦峰會的三大焦點。法國雖然威脅不惜退出聯合公報簽署,但法國是否有本錢如此做,令人質疑。薩科奇恐怕還是得乖乖陪坐到底。至於其他與會國家,在這些主要勢力合縱連橫間,當然是以己利為優先考量。在國際貨幣政策上,支持美元同時贊同中國“新貨幣聯盟”的澳洲,只是例子之一。
這次峰會,不會有具體結論,經濟衰退也不會即刻消失,但會是國際政經勢力重整的一個重要過程與標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