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訪林麗韞:以前很遠的故鄉,變得很近很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4 00:10:12  


林麗韞用“東岸的溫暖春風歡迎西岸的春燕回到家鄉”來形容此次台灣行。(中評社 康子仁攝)
  中評社台北4月4日電(記者 康子仁專訪)由大陸海協會顧問林麗韞率領的“大陸老台胞返鄉謁祖文化參訪團”昨天抵達台灣。第二度返台的她接受中評社專訪時,特別用“東岸的溫暖春風歡迎西岸的春燕回到家鄉”來形容。馬政府上台後推動兩岸直航,讓她充滿驚喜,因為“以前被拉得很遠的故鄉,如今變得很近、很近”。
 
  祖籍福建晉江,1933年出生於台中清水的林麗韞今年76歲,3歲時和家人來到台北生活,7歲又跟著家人到日本定居,高中畢業後前往大陸,進入北京大學生物系就讀。她曾任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日文翻譯,全程參與1972年中日建交談判,曾任中共中央委員,目前擔任大陸全國僑聯顧問、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海協會顧問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宋慶齡基金會顧問等職。

  談到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往事,林麗韞的思緒回到日據時期的台灣,她像個小孩子似的回想,小時候住在台北市延平北路3段,“我是唸永樂國小的”,讀到2年級的時候,1940年跟隨家人到日本,1952年經過台灣海峽和香港到了北京。

  回到台灣之後,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林麗韞毫不思索的說,就是要探親、謁祖和文化巡旅,希望和在台灣的親人多多相處,她對這次的台灣行充滿期待。

  林麗韞回憶1999年第一次返台灣,當時是應台灣婦女菁英聯盟理事長黃喜惠之邀,特別組織一個大陸少數民族藝術家代表團和台灣的少數民族藝術家進行交流,她擔任名譽團長,至今剛好滿10年又1個多月。

  林麗韞說,當時來台灣剛好快春節,這回碰到清明,都是中國人重視的節日,一定要利用這個機會返鄉謁祖,祭拜祖先,替父母掃幕,並且和兄弟姊妹與鄉親見面,增進彼此的情誼。

  二度回台灣,感覺有何不同?林麗韞說,上次回來感受到濃郁的親情,如今兩岸關係出現和平發展的願景,而且讓她最高興的是,這次能夠搭乘直航班機。“上回是用一天時間轉機,早上5、6點鐘起床,經過香港,回到台北的時候已經是星空燦爛”,她興奮的告訴記者說,“你看,這次回來只用了3、4個小時,同樣是早上出發,中午就到了,以前被拉得很遠的故鄉,如今變得很近、很近”。

  再度回到台灣,最想去哪些地方?林麗韞說,鹿港是一定要去的,有些地方上回她去過,但是先生沒有去過,這回可以一償宿願。她特別推薦花蓮太魯閣峽谷,雖然大陸也有許多風景名勝,但是太魯閣峽谷的奇特景觀,在大陸就非常罕見,上回她看了之後感到非常震撼,值得一看再看。

  霧峰的林家古宅也是林麗韞期待參觀的地方,在她心目中,林家祖先是非常愛國的,不管是辛亥革命或抗日戰爭,都一再弘揚愛國精神。霧峰林家也是台灣的望族,在大陸的直系子孫都是她的好朋友,能夠到林家舊宅參觀,也讓林麗韞滿心歡喜。

  此外,林麗韞透露,此行還將參觀花蓮的慈濟精舍,並且和證嚴法師見面,雖然與證巖素昧平生,卻是大大的敬佩,因為慈濟所做的慈善事業遍布全世界,特別是在大陸上,慈濟建立了兩岸的骨髓配對,對白血症的患者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大的福音。

  林麗韞說,大陸得到白血症的兒童數目不少,過去她曾經在婦女聯合會工作過,現在又擔任宋慶齡基金會顧問,深知這些孩子得了白血病,不僅家長著急,社會上也很關注,而且患者越來越多,骨髓能夠配對移植,才能夠挽救他們的生命。

  離開台灣60多年,林麗韞回憶,當時她母親不會說日本話,到了日本之後就和中國人來往,在家裡的時候,都是遵循福建老家的風俗,吃福建菜,母親自己做發粿和芋頭粿。

  二度重回台灣,林麗韞用“東岸的溫暖春風歡迎西岸的春燕回到家鄉”來形容。她表示,家裡面還有阿姨、阿姑等親戚差不多7、8人,等到經過台中的時候,他們已經安排好一頓晚餐,全家族的人都會一起聚餐。

  談到台灣的美食和小吃,林麗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孩童時期永樂市場的蝦捲、切仔麵、蚵仔煎、燒肉粽和炒米粉等,“家裡也經常做,我媽媽擅長做台菜”。林麗韞回憶,小時候大家在推石磨的時候,“我的任務就是把米送進去,哥哥負責推”。還有冬至的時候,就是用這種方法做湯圓,有紅色和白色兩種,大家一起搓圓仔湯,如果用筷子一夾,夾到雙數例如2顆湯圓,當年應該就會有喜事發生。到了大陸之後,吃的湯圓裡面都有包餡,和台灣的口味不同,這次一定要好好嘗嘗。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