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法國媒體常常抨擊中國,您又常常為中國說話。您本人是否也感受到媒體對您有壓力?
拉法蘭:媒體的壓力對任何人都是有的。但媒體常常片面報道。如媒體裡的達賴只是一個宗教領袖,人們忘了他同時是一個政治人物,是代表一個流亡的政府。我常常提醒人們,要注意事物的各個方面,要對信息進行平衡處理,否則無法反映真正的現實。例如,人們還常常抱怨:同樣見達賴,為何中國對法國的態度比對德國、英國要嚴厲得多?我的回答是由於中國把法國視為真正的朋友,因此反應也就更加激烈。這並不奇怪。而現在就是法中恢復全面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時候了。我很樂意推動這樣的進程。
記者:您這次即將率團訪華是否也是這一進程的一部分?另外,法國企業界是如何看待中法政治關係對雙方經貿往來的影響?
拉法蘭:是的。我這次帶15人訪華參加在北京舉行的法中經濟論壇。這個代表團中有議員,也有企業界人士,他們到中國要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去了解中國、觀察中國。中國大使在我們訪華前也與我們進行了座談,這是很好的。中法經濟論壇這次是第十五屆,過去曾經由法國前總理巴爾、前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等主持,這次是我來主持。我們的目的是讓法國各界、尤其是政界和企業界更多地了解中國。
我認為,法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有很大作為。法國擁有成熟的技術來幫助中國的發展。而法中的友好關係會有助於兩國的商業和經貿往來,有助於法國企業對中國進行投資與合作。但這樣的經貿合作基礎還是專業領域裡的相互需要,是屬於企業行為和市場行為。目前法中經貿合作一些項目就很好,如天津的空客生產基地,廣東的電力合作,維奧利亞環保集團在上海的水源項目,蘇伊士公司在沈陽的合作等,這些都見證了法中經貿的良好關係。上海世博會是中國對外展示的一個重要機會,法國非常重視也積極參加,希望世博會成為一個國際盛會,進一步促進中國和世界的交流。
現實遮掩了你的雙眼,精神就會開小差
記者:能否談談您自己。您是如何對中國產生興趣的?您對中國的友好態度是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
拉法蘭:在1972年我還是一個大學生時,就對中國產生了興趣。我當時是拿著望遠鏡看中國的,不真切,有神秘感。1976年時我有機會去了中國,覺得中國當時雖然貧困,但充滿了希望。你知道,我為中國孩子的微笑而感動。他們對我天真、純潔的微笑一直印在我腦海里。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孩子不怕外國人,對外國人很友好。由此我看到了中國人與法國人一樣充滿了人情味,一樣有深深的人道主義精神。我認為中國人和法國人一樣都看重生活,看重家庭,看重人與人的友好關係,也都喜歡美食。順便說一句,我很喜歡中國菜。我也很喜歡中國的文化,喜歡中國詩歌、文學。中國人和法國人一樣看重感情。我們兩國間雖然有很大差異,但我們都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我們能夠相互理解。我覺得理解中國人的眼光比理解歐洲人的還要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