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美國《僑報》4月4日刊發署名評論文章說,隨著美國的房產市場的逐步恢復,隨著股市的逐漸上升,華人經濟將發揮重要的力量。屆時,美國人不僅在世界經濟中要看重中國的力量,也要對美國華人在經濟復甦中的作用刮目相看。
文章摘錄如下:
最近,由於加州等地在4月1日調高消費稅一個百分點,美國的零售業在此之前就已顯現出一個小小的陽春,素來以勤儉節約為特點的華人消費群體,紛紛購進大宗的生活用品。在全美汽車銷量最高的大洛杉磯地區,汽車銷售出現高潮,僅本田汽車的銷售量就上漲15%。而其他的耐用消費品和高檔消費也出現回春。
三周前,花旗銀行傳出虧損嚴重消息時,股價還一路下滑到每股不到1美元,道瓊指數下滑到6700點的低點,但這種情況不到兩周就立即回升,速度之快令經濟學家們感到意外。華人的消費力量和投資意願,成為帶動經濟復甦的不可小覷的群體。
華人經濟30年來發生巨變
美國華人的經濟構成近30年來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30年前經營餐館、洗衣店、雜貨等小生意開始,今天的華人群體已經朝向高科技、貿易、多媒體、法律服務業及連鎖的百貨超市,甚至出現了不少上市公司。在此過程中,中國經濟的崛起是重要後盾。中國有雄厚的外匯儲備,其中有相當部分是通過華人產業這個必不可少的渠道形成。
據統計,目前在美華人已成為了亞裔中人口占比最高的族群,約350萬人。華人經營的高科技產業處於美國主流經濟的前沿。加州的矽穀是新經濟的象徵,也是新型高科技產業的集中地,這裡匯集了全球科技精英,是全球科技產業創新的樞紐。自1980年代起,在此創業、就業的華人與日俱增。
資料(Saxeniam 1999年)顯示,在矽穀,華人創立企業的比重從1980年的9%發展到1990年代後期的20%。1990年代,來自中國大陸的知識新移民大量進入就業市場,並迅速成為矽穀華人的主體。2002年,針對舊金山灣區17家公司的2300名員工的一項調查顯示,矽穀的高科技工作者中出生於中國大陸或台灣者占42%。
另一調查顯示,矽穀創造的財富中,40%有華人參與,每年湧現的5000家初創企業中,約有1/4由華人創辦。在2005年度營業額評選出的矽穀上市公司150大企業名單中,就有18家華裔創辦的企業上榜。
從總體上分析,華人的職業與家庭經濟狀況,與美國平均水平相比似略勝一籌,聯邦人口調查局2006年11月公布的“2005年美國社區調查”顯示,華人的家庭收入、人均收入、教育水準等指標都超過全美平均水平,也超過白人、非洲族裔和西語裔的各項統計,而華人的教育、生活水平也普遍高於其他的族裔。
根據美國統計局2007年初公布的“2004年美國社區調查”結果,25歲以上的華裔中,取得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者占49.2%(全美平均值為27%);16歲以上的華裔人口中,68.8%有工作。從職業分布看,51%的華裔從事管理及其他專業性工作(全美平均值為34.1%),21.5%從事銷售及辦公室工作,17%從事服務業工作。家庭收入方面,華裔家庭平均收入是66649美元(全美平均值為53692美元),人均收入26344美元(全美平均值24020美元)。住房方面,62.2%華裔擁有自己的住房。
華人經濟正在推動美國復甦
之所以取得這麼大的變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華人自古以來就有儲蓄節約的美德。100多年前,華人遠渡重洋來到北美大陸淘金,修鐵路。雖然他們的平均工資低於擔任同樣工作的白人,但由於勤儉樸素,他們的儲蓄率居於各族裔之首。廣東江門有一座座豪華的華僑碉樓,就是華人用在美國掙的血汗錢建造起來的。
這種勤儉美德,在遭遇到經濟危機或者金融風暴時往往呈現力量:美國的華資銀行甚少傳來倒閉的消息;兩年前美國的房地產就早於金融危機而出現大幅度下滑,但在華人集中的地區,房價下跌有限,最近更出現了房產銷售的小高潮;在華人集中的洛杉磯聖蓋博地區,尤其是一些學區較好的地區,房子的銷售勢頭很好,上市後兩三周內就可以脫手。
由於雄厚的外匯儲備以及龐大的消費人口,中國經濟在此次金融風暴中受到的打擊相對來說較小,復甦的潛能也最大。這也為在美華人提供了一個較為有利的環境。人們有理由相信,在美國經濟復甦的過程中,華人的生意會比較快地走出這場危機。
據報道,最近美國的奢侈品銷售業出現了比較好的勢頭,很多華人開始經營一種叫“名牌產品導購”的生意,意思就是為中國大陸龐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提供相對低廉的美國的名牌產品,這種利用地域差進行的生意,在更多的領域將會逐步展開。而快遞業正是看准了中美之間的兩地產品的差價,在美國華人經濟中越來越興旺,從幾年前的一兩家到今天已經發展出來數十家。快遞業的飛速發展正是溝通兩國經濟貿易和活躍華人經濟的重要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