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7日電/台灣經濟日報7日社論說,少數台灣媒體與在野陣營的大聲喧嚷,終於聲揚國際,讓權威的美國政經評論雜誌聽到了。近期的“時代”周刊撰文警告,馬英九可能趁著經濟衰退,把台灣推向中國大陸。
社論說,由此可見,理未易明,縱使評論其國內事務鞭辟入裡,越過浩瀚的太平洋,就不容易深切把捉來龍去脈、深藏底蘊,而跟著少數雜音人云亦云,混淆真相。其實內行人才真正看得清,把台灣推向中國大陸的,正是馬英九的前任,李、陳兩位國、民二黨的大權獨攬者。
社論說,我們取伊索寓言中北風與太陽的寓意,也打一個比方:在寒風中彳亍而行的人,見到一個熱烘烘的大火爐,巨大的誘惑著實難以抗拒。別有用心的後母剝去他的外衣,當頭澆上一桶冷水,拚命鞭撻,阻止他靠近火爐;但難當的寒冷使他更加無法抗拒火爐的暖熱,甚至不緊抱火爐即無以活命。
李、陳十餘年來對台灣所做的事情,不正如此?基於台獨意識形態,以及對中國大陸難掩的恐懼,他們在中國大陸終於走向開放的道路、追尋台灣的足跡,以巨量廉價勞動力變身為世界工廠,成為台灣產業量身訂做的產業鏈終端時,強力阻擋台灣的企業家運用這個天賜良機茁長壯大,竭思盡慮以鎖國綑綁企業的腳步,也同時桎梏了台灣的活力與生機。當台灣將自己放逐到自由市場之外,百業困頓、外商卻步,結果台灣經濟竟唯賴源源向彼岸的加工基地輸出中上游原材料、零組件,苟延殘喘。近年來台灣的成長率落到令人汗顏的4%上下,而其中絕大部分皆來自對中國大陸的出超快速擴張,這就是鐵證。
社論指出,正是因為台灣被逼入困局,台灣的命脈繫於兩前“總統”亟欲割斷的兩岸共生關係,在金融海嘯引發全球經濟衰退時,台灣經濟才會受傷如是慘重;也正因為經濟成長率忽然大降,甚至被權威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為舉世最慘不忍睹,當中國大陸以數兆投入“家電下鄉”這種救急手段時,台灣的資訊電子業才最急切地爭搶釋出的商機相濡以沫。時代雜誌不明乎此,只聽到一些雜音、看到膚淺的表象,即遽爾論斷是現在執政的馬英九將台灣推向中國大陸。
事實上馬英九自去年3月投入“總統”大選到執政十個月,其所做所為看似親中、加強兩岸融合,實質上卻是力改十餘年鑄成的大錯,讓台灣可以昂然面對中國大陸,不但不必搖尾乞憐,更能昂首闊步,勇健地走自己的道路。
社論說,再取前面那個比方為例;要這個旅人抗拒火爐的誘惑,只有給他更溫暖厚實的衣物禦寒,讓他攝取豐富的食物增強體力,飽暖之餘,才有充沛的體力大步邁向前程。去掉“鎖國”的桎梏,卸除橫加在這個靠貿易起家的海島上的種種束縛、顛躓腳步的重重障礙,令百業都能重拾自由施展、快意發展的機會,充滿活力的台灣企業家才能以輕裘再度武裝,以俯拾皆是的商機充實自己,放眼四顧,精準掌握潛力無窮的走向。只有這樣的台灣,才不會眷戀賴以苟延殘喘的唯一支撐,而在對岸加工基地之外,獲得更寬廣、更燦爛的用武之地。
社論指出,馬英九真該譴責的,是他開放得不夠徹底、執行得不夠大膽,方向儘管正確,步子卻趑趄猶疑,政策總是拖泥帶水、偷斤減兩,更嚴重的是,理直卻氣不壯,不僅不壯,還遮遮掩掩、忸怩作態,生怕不能討好每一個人。
今天除了永遠基於意識形態逢中必反的少數激進分子如何都討好不了之外,那些遠在天邊夸夸其談的外國評論家恐怕也難以討好。但馬英九必須對自己的抉擇深具信心,並且昂然向全世界宣示,雖千萬人吾往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