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航拍的中國海軍第21批次護航編隊的壯觀場面(2月17日攝)。 |
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記者 梁卓鈞編譯報道)《時代周刊》網絡版8日刊登了主編豪爾德.卓恩(Chua-Eoan, Howard)的分析文章,題為《海盜以外,印度洋上的中印競爭》。卓恩認為,中國和印度在打擊海盜的背後正積極地加強海軍實力,兩國戰略似是針鋒相對,印度洋正醞釀著新的秩序。文章摘譯如下:
各國打擊索馬里海盜的背後,印度洋上正醞釀著更深遠的地緣政治後果。中國及印度均派遣軍艦前往打擊海盜。去年10月,新德里派遣了一艘軍艦長期駐守亞丁灣,稍後,中國派遣了兩艘軍艦前往那裡,較印度更為聲勢浩大。
在總部設在巴林的美國第五艦隊的領導下,美國約與15艘來自不同國家的船隻組成了“151聯合特遣隊”,在印度洋上共同打擊海盜活動。中印軍艦並沒有參與聯合行動,他們亦致力打擊海盜,以及向有需要的船隻提供援助。然而,這幾艘中印戰艦背後,卻隱含著兩國在印度洋的經濟、戰略領域上不斷上升的興趣。
中印兩國均依賴經由亞丁灣及霍爾木茲甘港運送出來的石油,為了維護石油供應的安全,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建立更龐大的海軍。中國海軍由300多艘船隻組成,規模相信將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中國亦不會吝惜海軍的裝備。而印度海軍共有155艘船隻,現正製造多艘核動力潛艇,以壯大的海軍的規模。
卓恩認為,中印的海軍戰略似是針鋒相對,中國正在印度周圍建立海軍基地和補給站,包括緬甸、斯里蘭卡、和印度的敵對國家巴基斯坦。而印度亦把卡納塔克邦裡的美麗的海灘都改造成先進的海軍基地。“中國的戰略幕僚似乎對印度擁有航空母艦感到妒忌”。
卓恩稱,15世紀,中國7次派遣船隻、包括軍船及商船,進行了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下西洋活動。當時明朝立國不久,希望對外宣揚威信。然而,1433年後,隨著明朝政策的改變和君主的更替,下西洋活動亦停止了。2005年,中國為這600年前的創舉慶祝。卓恩認為,中國民族主義者對鄭和下西洋一事念念不忘,並表示對歷史存有過度的幻想是危險。
最後,文章引述美國智庫雜誌“外交事務”分析員羅伯特.卡普蘭的見解,印度洋不但可能出現衝突,更有可能出現新的秩序,但美國將以一個“安全連續統一體”(security continuum)的手法,減低中印之間互相競爭的野心。卡普蘭表示,中印之間有足夠的經濟共同利益,兩國能為了國家利益沈得著氣。卡普蘭認為,美國將會在這新的衝突熱點中充當調解員,而不當主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