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主要優勢則在於背靠整個長三角地區的製造業和其他具體產業。 |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根據國務院審議通過的“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上海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與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中,各自將扮演什麼角色?誰又將率先成為人民幣金融中心?
“香港與上海是一對兄弟,不分長幼!”新華社報道,香港特別行政區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陳子敬表示,雙城之間肯定有競爭,但更多的是相互取長補短。他認為,像中國這樣一個地域遼闊、發展迅速的經濟體,不可能永遠只有一個金融中心。
上海宜作人民幣結算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上海和香港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方面既有競爭也有互補,上海將以人民幣產品為主,人民幣的定價、拆借、交易、結算中心設在上海是比較合適的;香港可能以美元、歐元為主,借助與紐約和倫敦等金融中心的互動,由外向內引進國外的金融資源。
“滬港之間有競爭、有交叉,更有互補。如果兩者協調定位,對中國金融、經濟發展有很大好處。”他說。
在3月份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就滬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關係的提問,上海市市長韓正也給出了“互惠互利”“兄弟關係”的答案。
CEPA框架預見雙城互動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潘英麗認為,香港具有人才和市場環境優勢,自由度高而且運作規範,融資能力強,金融工具豐富;上海的主要優勢則在於背靠整個長三角地區的製造業和其他具體產業,實體經濟本身就對金融產生較大需求。要加快滬港金融業的相互協作,雙方在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分工,比如上海以現貨產品為主,香港以衍生品為主。
上海社會科學院港澳中心主任尤安山分析認為,回眸滬港雙城的百年關係史,兩者一直處於“互助”狀態。特別是近年來在CEPA框架下,滬港彼此都獲益頗多。
“當年所提的8大領域,其實已預見到金融與航運有望成為‘雙城’互動的交集。”尤安山稱,時下CEPA的制度優勢又將幫助香港以更便捷的方式捕捉到上海建設“兩個中心”過程中的新商機和新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