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蔣經國堅持一中 曾秘密與大陸協商統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3 15:12:29  


 
  順應時勢開放大陸探親

  “文革”結束後,兩岸關係出現了解凍的跡象。開放老兵大陸探親,是當年國民黨對大陸政策轉變的標誌性事件。 
 
  國民黨敗退來台時,帶來了數十萬大陸籍軍人。由於“二二八”事件引發的省籍仇恨,這些老兵長期被當地社會敵視,處於被排斥和孤立無援的境地,同時,由於當局嚴刑峻法禁止退伍軍人返鄉,這些已近垂暮之年的老兵也無法回歸故土,成為風雨漂零的無根浮萍,因而積怨甚深。

  身臥病榻的蔣經國深感,再也無法以任何理由禁錮人民回家的願望。他命令時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的馬樹禮召集有關部門,研討開放大陸探親。馬樹禮的方案力圖將赴大陸的人數減到最少。蔣經國對此很不滿意,囑咐幕僚馬英九研究開放大陸探親的可行性方案。李煥受命出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後,直接策劃開放大陸探親案,並很快訂出了原則方案。

  當時國民黨內對開放探親意見兩極。李煥的主張比較大膽,他把開放探親看作是調整大陸政策的第一步,隨之將開放觀光、貿易、體育交流與文化交流。蔣經國對此深表“贊同”。 而以“行政院長”俞國華為代表的另一派則主張只開放探親,不涉及大陸政策調整,維持兩岸的敵對狀態。同時,在開放探親本身的討論中,對探親者年齡、可否為公職人員和軍人、可否開放大陸人民赴台探親等,爭執也頗為激烈。

  蔣經國贊同以探親為契機全面打開兩岸交流,但又不能不顧及黨內保守勢力,最後只好採取折中方案。1987年10月15日,時任“內政部長”吳伯雄奉蔣經國令宣布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的具體辦法,決定11月2日起施行。

  如今,台灣同胞往返大陸的人數,已由開放之初的每年5000人次,激增為目前的每年500萬人次。追根溯源,蔣經國審時度勢開放老兵大陸探親,功不可沒。

  秘密與大陸協商和平統一

  蔣經國與乃父蔣介石一樣,一生奉行“一個中國”立場。他多次說,“兩岸畢竟是血脈同根,政治歧見,難道一直能夠讓台灣海峽成為阻隔民族來往的鴻溝麼?”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蔣經國身體每況愈下,深感時日無多的他,迫不及待要開啟兩岸和平統一的大門。

  在大陸頻頻伸出橄欖枝之後,蔣經國派密使沈誠多次赴北京探路,沈誠得到了會晤鄧小平、楊尚昆、葉劍英等中共領導人的寶貴機會。1987年3月,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向沈誠提出了兩岸談判的基本原則,包括談判主體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談判主題為先談合作、後談統一,兩黨在中央層次進行對等談話。沈誠將大陸的意見轉告蔣經國,蔣經國也告訴了宋美齡。經過反覆思考後,蔣經國認為,國共兩黨在中央層次進行對等談判也是可行的,但技術上的細節還有待具體敲定。1987年下半年,蔣經國下令在國民黨中央設立大陸工作指導小組,同時決定,在次年1月初國民黨中常會上討論赴北京談判的人選。

  蔣經國自忖身體尚可以支撐一段時間,因此,覺得像兩岸談判這樣的大事,要設想得周全一些才行。然而,出師未捷身先死,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突然咯血去世,他親自參與推動的兩岸談判,也令人惋惜地隨之中止。

  蔣經國生前雖未能實現兩岸和平談判,但他與中共領導人衝破阻力重啟兩岸交流合作的大門,開放的趨勢再也無法逆轉。蔣經國以一代政治家留給台灣的精神遺產,在其誕辰百年之際,仍值得人們深思。(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