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本月初G20峰會的約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增發價值2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DR)。 |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記者 梁卓鈞編譯報道)按照20國集團(G20)會議的約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增發價值2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DR),但是牛津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科利爾(Paul Collier)對運用SDR感到憂慮。科利爾27日在英國《衛報》發表評論文章,題為《最大的國際援助》。科利爾認為,G20以擴大SDR刺激經濟的做法危險,因為動用SDR是不需附帶條件,在沒有監控下,政府向IMF取得貸款後,會按照政府的意欲,而非按照社會的需要及大眾的期待來運用資金,未能惠及真正有需要的人士。文章摘譯如下:
G20峰會後,IMF提供了兩種援助方式,提供數以億萬元的援助。
第一種援助方式是特別提款權(SDR)的增加。IMF將按照G20會議的約定增發2500億美元的SDR,而動用SDR是不附帶任何條款的。另一種援助方式是向IMF申請貸款,但是,IMF會在貸款國家的經濟政策上附加條件。然而,隨著華盛頓共識的衰落,所謂“附帶條件”仍然是流於空泛,條文仍未具體。
科利爾以史上最大宗的“無條件貸款”作例子,表示對SDR的憂慮。
科利爾表示,世界上最大宗的“無條件貸款”是中國對美國近萬億元的援助。中國大量買入美國國債,其“借貸”的條款,跟世界銀行向非洲提供的借貸非常相似,同樣是利率特低,還款期特長,不過,中國不會直接說“這是對美國的貸款援助”。美國政府能夠自由地運用這些資金,這無條件的援助可能充滿危險的。中國援助美國,很大程度上就為伊拉克戰爭買單。
中國購買美債這例子,究竟說明了甚麼呢?G20峰會達成的共識,擴大SDR的分配,透過“量化寬鬆”手法(quantitative easing)來增加巿場的流動資金,使經濟復甦。動用IMF的SDR分配也是無條件的,且能為有需要的政府一解燃眉之急,但是,政府如何運用借款,長久以來也不是IMF所關注,因為其組織的織能只在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對此,科利爾認為,從SDR提取的資金,一直都未能流入有需要人士的手心中。因此,債主能對否對借貸政府附加條件,要求按照其社會的需要來動用資金,而非按照政府的意欲,是非常重要的。
科利爾甚至懷疑,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對乍得(非洲中部的國家)的經濟援助,卻成為該國軍事建設的資金。故此,一些機構已懂得把資金引導到基礎建設的發展去,避免落入腐敗官員及過渡政府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