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賢亮在影城會見香港媒體採風團,他在談及香港“文化沙漠”的稱號時表示,香港的文化非常精彩,很好地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 |
中評社銀川5月2日電(記者 羅德儀)“你看,香港人很奇怪,他一邊打麻將,打麻雀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一邊喝可樂吃麥當勞,融合得很好!”香港素來被批評為“文化沙漠”,文化是流行文化,文學是通俗文學,文學期刊難以維持,著名作家張賢亮昨日對此作出了否定。他認為,香港很好地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
說起張賢亮,對中國文壇有所了解的人大都不會感到陌生。上世紀80年代,這位特立獨行的作家發表的《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以其充滿人性溫暖的故事和新銳的思想,在國人的閱讀中激起了巨大波瀾。
不過,在許多人眼裡,張賢亮更是個成功的老板。進入90年代後,在"文人下海"的一波熱潮中,張賢亮在寧夏銀川創辦了被譽為“中國一絕”的鎮北堡西部影城,引領多家電影製作單位在那裡拍攝影片,《牧馬人》、《紅高粱》、《黃河謠》、《老人與狗》等影片就是從這裡走向世界,獲得了一項項國內、國際電影大獎,成為當今文壇一道獨特的風景。
昨日張賢亮在影城會見香港媒體採風團,他在談及香港“文化沙漠”的稱號時表示,其實香港的文化非常精彩,香港在1949年容納了大批內地人,吸收了中華文化的許多因素,同時兼具西方的法治文化、宗教文化和音樂,很好地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
他說,香港的電影的的確確是非常好,比如說,李小龍的電影既有中國傳統元素──武打,又有西方電影的推銷手法,因此李小龍能夠從香港走出去。
不過,張賢亮指出,香港電影電視欠政府的支持,正處於自生自滅的境況。“為什麼韓國影視現在風靡了整個東南亞?和韓國政府的支持分不開,但香港政府支持的力度得不夠,不知道香港有這麼一塊寶。”
張賢亮並提出,創意產業也好,文化產業也好,文化事業應該由政府去辦,文化產業則由民間去辦,因為“由政府來辦文化產業沒有一個不失敗的”。文化產業需要有其客人的風格與個性,因此必須是獨立的,完全地、充分地有其自主性,不受任何控制。他說,這一點就是鎮北堡西部影城的成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