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今天上午9:30,國家統計局政策法規司司長程子林做客新華網,解讀《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程子林說,統計造假的原因非常複雜,多年來這個問題也一直沒能得到完全解決,甚至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出現加重的現象。他同時還指出,目前金融危機的形勢下,統計數據的敏感性進一步提高,將直接影響到各種經濟決策。
監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統計局日前聯合公布《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該規定自5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方面的部門規章。
主持人:您也應該了解,在統計上的弄虛作假行為是社會百姓非常廣泛關注的。比如這次《處分規定》出台之後,在網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回帖包括想談談這些問題的網友,在我們新華網有上萬條之多。由各個媒體或者專家學者發表的文章,都是針對這個來談的。統計局的領導也在各種場合來強調統計數據真實的重要性。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05年3月7日全國政協會議上曾披露一組令人吃驚的數字:2004年各省區市上報的全年GDP匯總數據,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高出3.9個百分點,總量差距高達26582億元。為什麼這種作假行為在之前屢禁不絕呢?
程子林:原因非常複雜。既有當前處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這樣一個過渡期,很多行為不夠規範這樣一個因素,國家誠信體制建設還比較滯後,有這樣一個大的背景。還有統計的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統計法制也不太健全,有很多非常複雜的因素。多年來,儘管統計部門高度重視、反對和制止在統計數據上弄虛作假的問題,也有很多成效,但是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完全解決。在一些地方、一些單位,可能還有加重的情況。
這次三個部門聯手制定這個《處分規定》,也是有一個明確的針對性,特別是這個《處分規定》的出台正趕上我們國家正在開展第二次經濟普查,目前經濟普查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之中,保證經濟普查數據的真實可信非常重要。有《統計法》,有《經濟普查條例》,有剛剛出台的《處分規定》,對經濟普查的過程保證依法進行,獨立調查、獨立報告,保證普查數據的真實可信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同時,目前還處在應對金融危機這樣一個非常嚴峻的形勢之下,統計數據的敏感性進一步提高了,如果在經濟正常運行情況下,統計數據會比較平穩,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真實地反映客觀實際。但是在當前經濟危機形勢下,經濟形勢波動很大,統計數據要客觀真實地反映客觀實際,第一是難度加大了,第二是它的意義更加重大了。因為統計數據的波動真實反映了經濟本身的波動,統計數據的波動引起了中央領導、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關注,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為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中國的統計數據全世界都非常關注。
這個時候如果我國的統計數據出了問題,它的影響更大。因為這些數據直接關係到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直接關係到各類經濟主體,特別是投資者、企業的經營者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也關係到國際社會、主要國家對中國經濟形勢的判斷,直接影響到各種經濟決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數據不准,它的危害就會更大。所以這個《處分規定》的出台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另一方面,目前我們正在大力宣傳《處分規定》,隨著它的貫徹落實,對保證統計數據的質量一定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