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就在數百萬印度人準備參加本週三最後一輪大選之際,被廣為稱頌的印度民主就被奉行效率優先的中國一黨體制徹底擊敗。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本週二在倫敦舉行的關於印度和中國的現場辯論會即將結束時,冷冰冰的投票結果使許多人目瞪口呆——印度一開始還博得些許好感,最後卻以慘敗告終。
據環球時報援引印度亞洲通訊報道,辯論會剛開始時,有266名與會聽眾投票支援“未來屬於印度而非中國”的觀點,223人反對,還有221人不置可否。辯論結束後,當聽眾再次投票時,“不置可否”的人縮減為23人,但大部分轉而將票投給中國,選擇中國的人達421人,而印度只獲得261張投票,不僅大大落後於中國,還比1小時前的支援票數減少5張。
《新冷戰》的作者愛德華·盧卡斯表示,這是他目睹過的“最急劇”的轉變。在辯論會上為印度發言的是曾擔任寶潔印度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古爾恰蘭·達斯、資深廣播人馬克·塔利和國際經濟學家迪帕克·拉爾。支援中國的團隊同樣不是泛泛之輩——有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私人秘書和外交政策顧問查爾斯·鮑威爾,在馬來西亞出生的經濟學家丹尼·科爾以及香港商人和社會名流鄧永鏘。
儘管雙方發言人都認同在理想世界內未來將屬於印度民主的看法,但鮑威爾告訴聽眾,這僅僅是一種“癡心妄想”。“這或許是應該發生的,但卻是不會發生的”,他說,“中國具有掌握未來的策略,要求得到它在世界範圍內應得的領導地位。而且擁有能實現這種目標的政府體制。在力爭達到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這種政府體制紀律嚴明、堅定一致並充滿活力,這是民主體制無法做到的。”
支援中國的一方為辯論會做了精心準備——鮑威爾表示其他發言人在他的辦公室內進行了排練。那麼支援印度的團隊呢?口齒伶俐和不乏激情的古爾恰蘭·達斯後來這樣告訴印度亞洲通訊社:“我不了解其他發言人,但我的確對我的發言稿檢查了好幾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