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19日電/中央社報道,馬英九就職週年,民調支持度從低盪到回升,逐漸走出最壞的時刻,現在就看他如何掌握百年難得一見的歷史浪頭,擴大施政成果,凝聚朝野,帶領台灣向前邁進。
馬英九就任以來,碰到全球金融海嘯,台灣經濟遭受重挫,馬英九競選時最重要的財經政見面臨跳票危機,馬英九和“內閣”的民調也如溜滑梯般迅速下跌。
不過以兩岸、財經政見贏得勝選的馬英九,遇上經濟大環境不佳,財經政策無法立即發揮的情況下,在兩岸關係與外交上卻獲得長足進展。
一年來兩岸兩會達成9個協議、1個共同聲明,都攸關台灣經濟未來的整體布局,而兩岸關係的緩和,也間接改善台灣的國際關係,台灣今年更首次以觀察員身分,睽違38年後重返世界衛生大會(WHA)。
兩岸政策的突破和進展,讓馬英九施政的兩條主要軸線不致於全面失守,甚至因為兩岸軸線的突破性發展,而減緩經濟的頹勢,從近日股市的表現可見一斑。難怪馬英九今天在記者會可以自豪地說,他就職1週年來,“兩岸外交突破最多。”
今天有媒體形容馬英九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儘管馬英九沒有這樣樂觀,但從民調如經濟局勢般谷底攀升,馬英九似已逐漸走出最壞的情況,能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就看下一階段的作為。
“危機就是轉機”,百年罕見的金融海嘯,卻也是牽動全球經濟實力重新洗牌的契機,馬英九如能掌握百年的歷史浪頭,掌舵引領台灣開創經濟新局,勢將更進一步樹立自己的執政風格與對台灣的貢獻。
在谷底回升之際,馬英九也面對許多難題,包括兩岸關係的開展,激化了朝野的對立,各界期待的“雙英會”對話仍是空中樓閣,始終停留在相互喊話階段。
儘管朝野對立有其客觀因素,但朝野關係不佳,造成政府施政的包袱,最後仍須由執政黨概括承受。如同馬英九所說,“兩岸都可以和解,台灣內部沒道理不能和解”,這個難解的問題有待馬英九發揮政治智慧,凝聚共識,也才能累積和對岸的談判籌碼。
此外,執政一年以來,“總統府”時而面對“立法院”立法重點、進度無法配合施政的情況,因此在黨政關係上,馬英九是否兼任國民黨主席的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
儘管包括馬英九、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等黨政高層,最近都在公開場合讚許黨政合作無間,但黨內仍有主張馬英九兼任黨主席的聲浪。“行政院長”劉兆玄日前更直言,“總統”兼任黨主席可減少一層溝通,提升施政效率的效果顯而易見。
不過,馬英九如果兼任黨主席,黨內權力勢將面臨重組,屆時集黨政大權於一身的馬英九,如何妥善運用權力,讓黨內資源分配合理化、黨政運作效率極大化,又是另一個必須面對的挑戰。
過去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期間,常被詬病魄力不足,如今在兩岸等國政方面,馬英九都展現了魄力,也獲得人民肯定。套用一句他今天在就職週年記者會的談話,“兩岸領導人用語越來越相近”,如果經過持續有效溝通,在野黨及所有人民都能和馬英九的用語越來越相近,也正代表那時台灣各界都修正自己的立場,擺脫意識型態,才能創造多贏局面。 |